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理转换法教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10:54: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转换法”的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知普遍意识到科学方法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其中的一个纬度目标出现。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富含科学方法的自然科学,“转换法” 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化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司南版)八年级为参考,加上本人的一些教学探索,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转换法”的教学设计(限于篇幅,教学设计仅选教案及课后总结的一部分)。

一、初相遇,了解“转换法”的基本概念

在本教材中,第一次遇见“转换法”是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我进行了如

下教学设计:

【演示】敲鼓。

提出问题:鼓为什么会发声呢?

学生猜想:鼓之所以会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师提问:既然说鼓的发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怎么没有看见鼓面有明显的

振动呢?这时,学生一般都能想到用纸屑、粉笔头甚至将水滴在鼓面上来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

在显示完相关的实验后,师做如下评价:

同学们都很有主意。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想出的用纸屑等物体来显

示鼓面的振动这种方法内涵一个重要的物理科学思想,这就是转换法思想。什么是转化法呢?就是当我们研究的现象不可见或不易见时,我们要想办法将这种不可见或不易见

1

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或易见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在此处的教学中,教师不宜对转换法多做讲解,只要让学生知道物理中有这样一

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知道转换法的概念即可。

二、在相识,强化“转换法”的应用环境

第二次接触“转换法”,是在“声音的特性(响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设计:

【演示】敲鼓,一次响度小,一次响度大。 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事实上,这儿学生很容易回答“与敲鼓所用力

的大小有关”,此时,教师要做好“证伪”工作。)

师:同学们能想出办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吗?

此时,学生对先前所接触的转换法已经有所淡忘。这时,师可作如下提示:我们

如何看得出鼓面的振动?要显示振动幅度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知道振动幅度的大小呢?学生在提示之下,一般都能想到用纸屑来显示鼓面的振动;根据纸屑跳动的高度或强度来显示鼓面振动的大小。

在做完相应的实验后,教师可做如下评价:

刚才我们在“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中,再次运用了“转换法”。综合我

们两次运用转换法的过程,同学们总结一下,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运用转化法呢?

师生一起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当我们研究的现象不可见或不易见时,想办法

将这种不可见或不易见的现象转化成可见或易见的现象,以便人们更好、更直接地认识事物的规律,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此时,教师宜采用讲授的方法,在强化转换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转化法的应

用环境:研究对象不可见或不易见。

2

三、更相知,归纳“转换法”的运用思想

第三次遇到转化法,是在第二章第一节的“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一知识点中,教

学设计如下:

提出问题: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呢? 猜想:直线。(或其他猜想) 师: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生:通过演示实验。

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光的传播路径是难以理解、感觉不到的。如何知

道光的传播路径呢?

生甲:利用转换法思想。 生乙:用烟。 生丙:喷水雾。

做完相应实验后,师可综合几次运用转化法的例子,辅以相关问题及表格,得出

转换法的运用思想,具体如下:

典型问题

1 在显示鼓面的振动的实验中,我们能不能不用纸屑,而用大石头呢? 2 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中,我们能不能不用烟、雾,而用玻璃呢?

不可见或不易见的现象 鼓面的振动 光的传播路径 师总结:在显示鼓面振动实验中,我们之所以选纸屑而弃石头,是因为鼓面的振

动能够带动纸屑的跳动;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中,之所以选烟雾而弃玻璃,是因为选用烟雾比选用玻璃更加适合于本实验。所以,要想成功运用转换法,我们研究的对象必须能够对所选用的物体产生相应的作用,反之,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选用物体发生

3

可见或易见的现象 纸屑的跳动 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 的明显现象去推理出研究对象的相关规律。

这一步,教师应详细地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归纳,然后得出转换法的思想:

在研究对象不可见或不易见的情况下,选用研究对象能够对其产生作用的物体,通过观察物体发生的现象,去推理研究对象的相关规律。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成功运用转换法的关键是选用研究对象能够对其产生作用且能观察到显著现象的物体。

四、试牛刀,尝试“转换法”的初步运用

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是该让学生小试牛刀的时候了。在第四章第一节“温度计”的教学中,正提供给学生一个尝试运用“转化法”的机会。

本节内容分析:温度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温度计为何如此构造、其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学生并不知道。所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明”温度计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该节内容的学习中体验物理科学方法的运用则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基于此理念,本节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在得出“温度”的概念后,师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我们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温度呢? 生:利用温度计。

师:对于温度计,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陌生,它的构造并不十分复杂。不过,同学们可曾想过,这样一个构造简单但又很有使用价值的温度计是如何发明的呢?

此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让我们回到那个温度计还没有出现的年代,去重温一下温度计的发明过程。在温度计发明之前,你们想一想,温度计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如何测量呢?

此时学生已经能够很快反应出运用转换法了。 师:要用转化法,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在师生一起回忆转换法思想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知道温度的变化能够

4

搜索更多关于: 物理转换法教学 的文档
物理转换法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4d1j5ytrh1od1e2lms547le14lox100wf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