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诊疗系统、双向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健康档案相整合,逐步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共享功能,并向社会定期公布医保支付额度、均次医疗费用等核心数据,在全社会的监督下不断完善诊疗行为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5、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是老年人获得高品质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当前专业照护人才的培养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时间周期,如果不能从当下就开始筹划,那么即使有了充足的资本投入、健全的法律保障,人力资源的短板依然会让健康养老事业成为一个漏水的桶。目前,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现实情况却是,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名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距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医疗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护理背景的专业人员。调查显示,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员队伍是目前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共同问题。因此,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护理教育势在必行。可在中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学科,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并通过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专门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利用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资源,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培训,提高服务技能。随着养老护理服务的普遍开展,还必须重视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孝”文化教育。
9
6、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一是公立医院牵手民办养老机构合作设立医养结合康复中心;二是抓住海南将试点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的政策契机,引入外资和国外医院的先进经验,结合海南中医养生健康产业的发展,融合海南优势的生态旅游资源,合作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美容、保健、临终关怀、养老和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医养结合、全程托护式的新型医养结合型养老度假护理机构。
五、国内部分省市“医养结合”模式探索
目前,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人仅能享受到日常生活护理,一旦患病则难以得到及时医疗救助,轻则不能及时减缓老人病痛,重则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老人死亡。所以,在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和医疗资源的分离是引发养老纠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出现,实现了“对症下药”,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医养结合”已经在国内多家医院或养老机构内试点,广东省计划在全省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模式。在试点的运行中发现“医养结合”新模式统筹了医疗与养老、医保与养老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实现部分医疗机构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而且使医院具备了养老院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社会化养老的成本,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专业、人性化的服务。“医养结合”形式多样,具体例子如下:
1、北京率先探索引入民资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在养老服务方面压力巨大的北京市率先探索引入民资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2013年3月将北京首个民资建设的营利性“医
10
养结合”养老机构——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双井恭和苑”确定为“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试点项目”。双井恭和苑借鉴国外在养老社区中设置“护理之家”的成熟模式,其特点是以养为主,医养结合,持续照料。主要是在内部建立带有医疗资质的“保健服务中心”,并积极尝试与北京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医疗临床服务的同时,接纳符合医院出院标准,在家康复、护理有困难的老年病患者,并为周边社区的老人和居民提供特色诊疗和康复服务。
2、重庆开创公立医院主办养老机构新模式
在国内,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首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养老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思维,融合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开创了机构养老的新模式,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该老年护养中心位于重庆市璧山县青杠街道,距重庆主城区26公里,占地面积1073亩,依山傍水,环境优雅,设置养老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老年医院、护理职业学院等组成,分五区三期建设。是我国目前由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运行的全国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集养生文化、康复理疗、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功能,定位为大型五星级综合性养老机构。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由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有强大的医疗支撑保障体系;第二,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于一体,建
11
立了完善的内部循环转区机制:养老区——慢病康复区——重医一院本部——养老区;第三,内设有“重医一院护理院”,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范围,降低了需要照护老人的医疗费用;第四,注重精神养老功能,具有完善的配套生活设施及养老文化娱乐设施;第五,在老人安全管理中,建立了全智能化老年服务体系,无线呼叫定位系统、远程探视系统等;第六,拥有一支完善的专业队伍,由医师、护师、营养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护理员、志愿者等组成。
3、杭州探索养老机构与医院的共赢发展
杭州实施了创新“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项目,将杭州慈养老年医院和杭州下城区慈养护老中心同时落户杭州石桥永华街57号。这两个机构共同探索一条“以医带养、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另外,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也引进专业老年康复医院——杭州绿康老年医院。为了提高中心的医疗护理能力,福利中心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了以老年康复为特点的杭州绿康医院。这家医院能实施包括精神心理康复的康复理疗服务,给中风偏瘫、神经脊髓损伤等的老年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康复环境。
4、青岛对老年参保患者试行医疗专护管理
2011年7月,青岛市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对老年参保患者试行医疗专护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医养结合”专护病房设在二级或三级医院。将试点医院已有的老年病科、老年护理中心改为医养专护病房。青岛这次试点“医养结合”采取了医保基金日包干结算,纳入医疗专护管理的老年参保患者为退休参保人员或者城镇老年居民,这
12
些都是基于医保制度上的“医养结合”探索,可进一步提高医保管理绩效、拓宽社会保障功能。
5、湖北襄阳将医院和养老公寓融为一体
湖北襄阳农工医院创新思路,携手襄阳汉江国际老年公寓,走出了一条“以医助养、寓养于医、医养结合”的新路子。其“医院+养老院”的模式创始于2006年9月,它将医院和养老公寓融为一体,为公寓老人的医疗急救及保健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楼下是正规的大医院,楼上是养老护理的好环境。医生和护士为住进公寓的老人提供24小时的自理、介护、特护三个层次的日常护理,入住老人可以“小病不出居室,大病不出公寓”。“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运作五年,其规范化、专业化和体贴入微的关心得到了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