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小结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耘(yún) 稚(zhì) 漪(yī) 倭(wō) 逛(guàng) 篝(gōu) 旖(yǐ) 旎(nǐ) 顷(qǐng) 玷(diàn) 秉(bǐng) 眷(juàn) (2)难写的字
昼:中间部分是“日”,不要错写成“目”,注意不要丢掉最下面的一横。 耘:左半边是“耒”,不要错写成“丰”。 晓:右半边是“尧”,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拔:右半边是“犮”,不要错写成“发”。 割:左半边中间部分是“丰”,不要少写一横。 承:中间共有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逛:半包围结构,不要将“犭”错写为部首。 (3)多音字
供 横
晃 壳
燕 斗
分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折
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 水瓢 阴凉 冷艳 幽芳 郑重 宝贵 眷恋 圆滚滚 明晃晃 孤零零 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乐此不疲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离乡背井 美妙绝伦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良辰美景 能书善画 颇负盛名 万里长城 风欺雪压 低头折节 (2)近义词
四时~四季 童孙~儿童 信口~随口 漂亮~美丽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随意~任意 圆滚滚~圆溜溜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大概~大致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盼望~渴望 威风~威严 徘徊~踌躇 气派~气势 澄澈~清澈 闪耀~闪烁 幽芳~幽香 玷污~侮辱 稀罕~稀奇 郑重~慎重 秉性~性格 眷恋~依恋 (3)反义词
昼?夜 晓?晚 寒?暖 新鲜?陈腐 承认?否认 自由?禁锢 黑暗?光明 阴凉?燥热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广阔?狭窄 夸大?缩小 平凡?出众 冰凉?火热 爱惜?糟蹋 训斥?赞扬 清白?污浊 秀气?粗笨 衰老?年轻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个大花园 一朵花 一个小毛球 一个果园 一棵樱桃树 一顶大草帽 一个黄瓜 一只大蜻蜓 一朵倭瓜花 一个绿蚂蚱 一条腿 一只白蝴蝶 一个月亮 一轮明月 一颗泪珠 一幅墨梅图 一枝画梅 一只金鸡 一块手绢 一颗心 ②修饰词
圆而粗的柱子 风光旖旎的莱蒙湖 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 碧波万顷的大海 巍峨雄奇的高山 心爱的小月亮 冰凉的泪珠 慈祥的外祖父 最宝贵的画 雪白的细亚麻布 血色的梅花 眷恋祖国的心 长长地叹一口气 早早地起了床 郑重地递给 ③动词
摘黄瓜 追蜻蜓 捉蚂蚱 点起篝火 刮去污迹 ④特殊词语
ABB式词语: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孤零零 凉飕飕
类似的词语:响当当 气冲冲 乱哄哄 空荡荡
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 整整齐齐 类似的词语:忙忙碌碌 平平安安 干干净净 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
类似的词语:百发百中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 描写景色的词语: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 顶天立地 烟波浩渺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美妙绝伦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类似的词语: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万紫千红 湖光山色 姹紫嫣红 百花齐放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风和日丽 春意盎然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这句话将榆树的叶子比喻成蚌壳,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光亮的样子。 2.排比句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句话连用四个“在”字,写出了作者在世界各地都见到过月亮,突出了他乡所见月亮之多。 3.拟人、排比句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睡醒”“逛”“说话”等词语将“花”“鸟”“虫子”等拟人化了,使所写之物更加形象、亲切,并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说明园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作者的心情也是快乐、自由的。 4.描写优美的句子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朗润园的美丽月景。既有视觉描写(月光闪耀、碧波、空蒙、一碧数顷),又有嗅觉描写(荷香),还有听觉描写(宿鸟幽鸣),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图”。 5.含义深刻的句子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外祖父竭力地赞美梅花的精神,赞美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秉性、骨气的热情讴歌,说明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6.转述句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改为转述句)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
考试点睛:“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经常通过以下形式考查:(1)将原句改为转述句。(2)判断直述句和转述句的说法是否一致。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常以解释词语、句子的形式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祖父的园子》第16、17自然段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 3.《月是故乡明》常以选择、判断的形式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4.《梅花魂》第13自然段常以填空、选择的形式考查对梅花品质的理解。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萧红《呼兰河传》
推荐理由:这部小说描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区)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这部小说语言洗练,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口语化的语言、简短的句子,再加上运用了一部分当地的俗语,增强了语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现力,使得描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动而形象,读者很容易就进入小说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方法:阅读前要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创作这部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可采用默读的方法,边读边想,厘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边读边勾画,还可以摘抄妙词佳句,或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等。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弥留
夭折
(2)“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
(3)“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答案】 (1)mí;yā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4)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这是一句极妙的比喻句。把那闪烁的灯光比作一面旗帜。这一句话表达了阿明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不向病魔低头,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那种顽强的生存意识,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的执着的态度的坚强的精神,令人敬仰。这种精神向人们昭示,生动形象。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mí、yā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4)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
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主要考查比喻及其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和爸爸
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我的爸爸是人事局长,按不少人的说法,我算有一个好爸爸了,可是谁知道,无休止的门铃声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哇!
平日里,特别是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我最怕门铃响,搅(jiǎo jué)得全家不能正常生活,有时爸爸还派我追下楼去退礼,唉!真是烦人。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起床,门铃响了,我不情愿的开门一看,又是我最讨厌的人——刘财。刘财把礼品往桌上一放,“嘿嘿”地干笑了几声,然后说:“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来的一点儿土特产,请您一定收下!”爸爸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老刘哇,你说的那件事,不能办,中央三令五申,咱们不能犯错误哇!因此,你的儿子调动工作的事不能解决。”刘财听了,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着。
刘财刚走,门铃又响了,来的是有名的“张有理”。这个人今天把大儿子调进国营厂,明天又把小儿子变成司机,今天他又找爸爸准没好。“张有理”大腹便便,往沙发上一摊,给爸爸递上一支“三五”烟:“局长,听说又要调工资了这回是不是考虑考虑我呀?”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件什么东西硬往我的衣袋里塞,爸爸不禁皱起眉头:“老张啊,这次调工资上面有文件规定:主要是解决知识分子工资偏低的问题,你可不在这个范围呀!”“张有理”哼哼唧唧地说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走了。我从口袋里拿出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块电子表,爸爸夺过表立即向楼下追去。
去年冬天。爸爸因病住院。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可急坏了妈妈。不过这下不少人真是“自觉”了,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
过了几个月,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这个消息像长了腿,不胫而走,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
(1)用“√”给文中横线上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搅________(jiǎo jué)得 (2)按短文内容填空。
①星期天的早晨,第一个来我家按门铃的人是________,要爸爸办的事是________。 ②“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是因为________。 ③“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是因为________。 ④从爸爸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具有________的品质。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答案】(1)jiǎo
(2)刘财;儿子调动工作;爸爸因病住院。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廉洁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搅(jiǎo )得。(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3)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及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蓝鸦
北美洲生活着一种墨西哥蓝鸦,这是一种体格弱小的鸦,可是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有无数天敌。从自然条件讲,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十几只蓝鸦自然结合成一个群体。它们把隐秘的巢深藏在老橡树的树冠中,借助橡树茂密的叶片,把巢遮盖得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除了隐藏巢穴,蓝鸦几乎也不能发出叫声。老蓝鸦可以不发出任何声音,然而,那些饥饿中的雏儿,当它们急需进食时,自然而然会发出叫声。可是,每一声鸣叫都是潜(qiǎn qián)在的危险,都在召(zhāo zhào)唤猛禽的靠近和死神的光顾,大自然对于蓝鸦的考验,正在于此。于是,整个墨西哥草原,虽然生存着难以计数的蓝鸦,却听不见蓝鸦雏鸟的叫声。
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蓝鸦保存了物种的繁衍。让雏鸟不发出叫声何其困难。在困难的时刻博爱成了拯救蓝鸦群体的力量。蓝鸦用食物一刻不停地堵住雏儿的嘴,当雏鸟的父母离巢外出,其他老蓝鸦承担起爱的义务,给予所有雏儿如同己出的照顾,巢中的雏儿个个嘴里几乎时时都含着食物,不再发出危险的声音。所有的蓝鸦都是同一个雏儿的父母,所有的雏儿都是同一对蓝鸦的孩子。在蓝鸦这个大家庭里,一份爱,全体成员都可以分享。
正是爱的分工和协作,正是爱的平均分配,让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1)为文中划线字选正确读音 (2)按要求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①从短文中找出近义词:
荒凉________ 隐蔽________ 光临________ 多么________ ②尽量多写几个: 顷刻________ 如同________
(3)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 (4)为什么蓝鸦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 【答案】(1)潜qián;召zhào (2)荒凉(蛮荒)
;隐蔽(隐秘、隐藏) ;光临(光顾) ;多么(何其)
;刹那、即刻、瞬间、顿时等 ;好像、仿像、犹如、恍若、如若等
(3)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蓝鸦有无数天敌,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4)①蓝鸦群居生活;②它们把隐秘的巢藏得很深;③它们靠爱的分工和苏作,不让雏儿发出一点声音,使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潜qián;“召”是多音字,召zhào。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3)、(4) 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_____要动,_____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_____要跳舞,我_____……”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我________要动,________要跳舞。 我________要跳舞,我________…… (3)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________太阳 一________竹匾 一________电视机 一________蓝天 一________星星 一________黑壳虫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 【答案】 (1)会动的豌豆 (2)不但 ;而且 ;不仅 ;还 (3)个 ;捆 ;台 ;片 ;颗 ;只
(4)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 (5)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
(6)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会动的豌豆(2)分析句子的意思可知:①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 “不仅……还……”。(3)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太阳、 一捆竹匾、一台电视机、一片蓝天、一颗星星、一只黑壳虫。(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4)、(5)、(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秘的火星
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以前科学家就认为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后来人们对火星的探测进一步证明,火星上确实曾经有水。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火星上的第一滴水也许就是陨石或者彗星带去的。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就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持续了数亿年的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汽。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火星诞生之初,水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当火山爆发时,水就随着熔岩被释放出来,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飘散,小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充满低处,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火星上的水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持续不断的大气大逃亡,使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在这么低的大气压下,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因此,火星最终成了一颗万籁俱寂、荒凉干燥的行星。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________
②持续不断的大气大逃亡,使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________
(2)火星上的水有两种来源:一是第一滴水也许就是________或彗星带去的;二是在火星诞生之初,水就已经________中了。
(3)火星上的水没能留住有哪些原因?请写出原因。 【答案】 (1)打比方;列数字、做笔记 (2)陨石;潜藏在一些矿物质。
(3)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
【解析】【分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再最后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①打比方;②列数字、做笔记 (2)陨石、潜藏在一些矿物质。
(3)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
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⑦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第④段画线句子,爸爸为什么高兴地流泪?
…
…
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
2.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3.通读全文,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他的形象。 4.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5.文中的“爸爸”喜欢念中国诗,还让作者从小培养了念诗的兴趣。那么,你喜欢中国诗吗?请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单说明原因。
1.因为还未上学的我居然懂得了陆游诗的意思。
2.(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叫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3.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4.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5.略
8.
拉亮了灯等你
①冬天的夜,来得早。
②电话铃声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
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昨天一早,候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六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③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一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是六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厖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④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士、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⑤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⑥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我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⑦站在土城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⑧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⑨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⑩忽然,我想起秦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11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1.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约定送行→ → →
2.第④和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引用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
4.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候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
1.拉亮了灯 等待学生 师生团聚
2.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天气冷,风大,夜黑,以此衬托出孩子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师生之间珍贵的情谊。
3.这句话揭示了最好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而在于真情投入,以心换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4.收获了师生情谊,收获了教育真谛。说的话略。
9.
父亲的秘密 周海亮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
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邻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1.父子俩因__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__。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5.相信你已经被文中的父亲感动了,请你谈一谈你心中的这位父亲是怎样的人。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多年之后再回想到这一次经历时,你想说点什么?
1.迷失方向(迷路) 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 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志 寻找蘑菇充饥(大意对即可)
2.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能答出“尝毒蘑菇”这个意思即可)
3.让儿子守在木屋里等待救援 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大意对即可)
4.示例一:A句“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贴切生动,与前文“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的情境极为吻合,凸显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
示例二:B句每一次的“筋疲力尽”“脸色蜡黄”,都是遍尝蘑菇时遭受毒蘑菇之害的生理反应,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儿子食物中毒。什么叫作“父爱如山”?什么叫作“大爱无声”?这位父亲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这句话也暗示了父亲尝毒蘑菇的相关内容,为下文揭开“父亲的秘密”埋下伏笔。
5.示例:我心中的这位父亲是深爱儿子的,勇敢的、有智慧的、伟大的。这次经历让我收获颇多,让我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要慌张,不要放弃希望,要认真想办法。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当然,真正让我铭记在心的是我的父亲,他无私的爱是我前进中的不竭动力。 5.示例: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