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马铃薯是( )作物。
A、自花授粉 B、异花授粉 C、常异花授粉 3、在A/B//C杂交组合中,C占后代的遗传比重为( )。
A、1/3 B、1/2 C、1/4 4、测定特殊配合力时,测验种应为( )。
A、品种群体 B、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 C、基因型高度纯合的品系 5、一般配合力是由基因的( )决定的,是可稳定遗传的部分。 A、加性效应 B、显性效应 C、上位性效应 6、孢子体雄性不育的特点是F2代表现为( )
A、穗上分离 B、株间分离 C、穗上、株间都分离 7、北方水稻品种引到南方种植,生育期会( )
A、缩短 B、延长 C、不变
8、下列不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为( )
A、SSR B、RFLP C、RAPD
9、从品种群体或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通称为( )。
A、一环系 B、二环系 C、三环系 10、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是( )
A、育种家种子 B、原种 C、良种 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25分)
1、按育种实用价值分类,种质资源可分为哪5 类? 2、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
3、纯系学说的要点及其对作物育种的意义是什么? 4、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5、植物分子育种包括哪些内容? 五、问答题:
1、杂交育种程序中,杂种后代处理有系谱法和混合法两种,试比较这两种 方法的差异及各自适用于改良哪些性状?(7分)
2、试述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方法。(8 分)
3、试述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方法、繁殖方法以及配制 杂交种的方式。(10 分) 4、水稻品种A 综合性状优良但不抗白叶枯病,请你设计一个回交育种方案 (图示),把品种B 中的显性抗白叶枯单基因(R)导入A,要求育成的品种非 轮回亲本遗传成分少于2%,共需要几个季节(开花前能鉴别白叶枯病抗性)(10分)《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10 分)
1.DUS: 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既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2.选择育种: 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 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2 分) 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2 分)
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 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2 分)
5.体细胞杂交: 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2 分) 二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
29
? 稳产? 优质? 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 杂交种品种? 无性系品种 ? 研究 ? 创新? 利用? 群体内改良? 0.45 ⑴ 0.33 ⑵ -0.09 ⑶ 0.31⑷ 0.71⑸ 0.27
三 选择题(每题1 分共11 分)
1— —6题分别为?、?、?、?、?、?
7——11 题分别为?、?、?、?、?
四 问答题(1—4 每题10 分,5—8 每题5分,9 题4 分) 1、答:
(1)衍生系统法:
①概念: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 及其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 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衍生系统法。(1分) ②工作要点:(2 分) A.F2 或F3 选单株;
B.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及其 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
C.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 品种。 ③优缺点:(2 分) A. 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不同程度上消除了两法的缺点。 B. 选择的可靠性高:先选遗传力高的性状再选遗传力低的性状。
发挥了系谱法的长处(早代选株,按株系种植,尽早获得株系材料);
弥补了系谱法的缺点(不会使所处理材料在若干世代内增加太多,又可保存较大的变异)。 保存了混合法的优点(大大减少工作量);克服混合法的缺点(减少在混播条 件下群体内出现不同类型间的竞争问题;集中精力在有希望的材料中进行选择。) (2) 单籽传法:
①概念:杂种早期世代,每株只收一粒种子,混合播种,到了后期
世代,才选择单株,分株收获,进行株行、株系比较试验方法。(1 分) ②工作要点:(2 分)
A. 从分离世代开始,每株收获一粒种子,混合保存;下一世代稀植前一世代 所收获的种子;
B. F5 代开始选择性状较好的单株,当选单株收获全部种子; C. 前一代单株种子种植成株行,选择好的株行; D. 种植株系试验,选择优系。
③优缺点:(2分)
A. 尽可能保存杂种群体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B. 有效地加速杂种群体世代进展。在最小的面积内,利用最少量的人力, 产生大量的株系或品系,供进一步比较试验用。 C. 品系的纯化和稳定情况不及系谱法
D. 如要改进的目标性状的表现受一定环境条件的限制,则利用温室或加代繁 殖会有一定困难
E. 缺少田间评定,而且只经一次选择,故要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后期工作量大。 F. 如果没有加代条件,育种群体优劣不齐,分离较大,最好不用单籽传法。 2、答:
30
三系七圃法:
1) 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1982)提出了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程序,即选 择单株、分系比较、混系繁殖。(1 分)不育系设株行、株系、原种三圃;保 持系、恢复系设株行、株系两圃。(1 分)
2) 第 1 季:单株选择保持系、恢复系各选100~120 株,不育系选150~200 株。 3) 第 2 季:株行圃(2分)
A. 按常规稻提纯法建立保持系和恢复系株行圃各100~120 各株行。保持系 每个株行种植200株,恢复系种植500株。
B. 不育系的株行圃共150~200 各株行,每个株行种植250 株。选择优良的 1株保持系作父本行。通过育性、典型性鉴定,初选株行。 4) 第 3 季:株系圃(2分)
A. 初选的保持系、恢复系株行升入株系圃。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典型株系 为原原种。
B. 初选的不育株行进入株系圃,用保持系株系圃中的一个优良株系,或当
选株系的混合种子作为回交亲本。通过育性和典型性鉴定,确定株系。
5) 第 4 季:不育系原种圃当选的不育系混系繁殖,用保持系原原种作为回交亲本。(2 分)3、答:
皮棉产量==密度×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 ==密度×单株果节数×脱落率×单铃重×衣分
==密度×单株果枝数×每果枝节位数×脱落率×单铃重×衣分(3 分)
① 果枝层数:由于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果枝层数主受无霜期、播种时间和种 植方式等因素的限制。(1 分)
② 每果枝节位数:现蕾开花数远远超过结铃吐絮数,此因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 ③ 脱落率: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 分) 因品种而异;
因年份(气候)而异; 因降雨和灌溉条件而异;
因施肥水平而异。
④ 单铃重:铃重的增加可直接增加产量,但往往带来铃数的减少。(1 分) ⑤ 衣分:衣分的增加可提高皮棉产量,但同时将带来种子重量的下降;减少每 室种子数既可增加衣分,又可增加指籽,但单纯选择高衣分的品种,将选出 出纤维的单株。(1 分) ⑥ 株型:不是产量构成因素,但可影响密度从而间接影响产量,一般可分为塔 型、筒型和丛生型。(1 分) ⑦ 叶型:也不是产量构成因素,但可影响密度从而间接影响产量,主要有掌状 叶、鸡脚叶和宽型叶之分。(1 分) 4、答:
①S 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5分) S-(rf3rf3)×N-(Rf3Rf3)
↓
S-(Rf3rf3) 配子体不育花粉50%不育 ♀ ↙ ↘ ♂
Rf3 rf3 U Rf3 rf3(不育) ↘ ↘ ↙ ↘
31
1 S-( Rf3Rf3) ∶ 1 S-( Rf3rf3) 100%可育50%可育 ②转育方法(5 分) S-(rf3rf3)×A ↓
S-(1/2A,Rf3rf3) ↓U
S-(1/2A,rf3rf3)×A 选不育株与A杂交 ↓
↓ 如此回交、自交5 次以上 ↓
S-(A,Rf3rf3) ↓U
S-(A,rf3rf3)
5、答:
(1) 抗虫性与植物形态学的关系(1分)
植物的某些形态特征与害虫的偏嗜性密切相关,并能影响昆虫的取食、 消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活动。(1 分) (2)抗虫性和植物解剖学的关系(1 分)
抗虫品种一般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高、组织坚硬,害虫难以侵入和取食。(1 分)(3)抗虫性与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1 分) 6、答:
1) 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1分) 2)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 (1分)
3)花粉管伸入柱头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1分) 4)花粉管不能到达子房;(1 分) 5)雌雄配子不能结合。(1 分) 7、答:
1) 双亲要有较大的遗传差异;(1 分) 2) 双亲性状有所互补;(1 分) 3) 双亲有较好的配合力;(1 分) 4) 双亲要有较好的丰产性。(2 分)
8、答:
① 总产居第一位,约占全世界总产的1/4;(1 分) ② 面积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1 分) ③ 单产中等偏上,各产棉区差异较大;(1 分) ④ 皮棉消费量居第一位;(1 分)
⑤ 棉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一,在20%以上。(1 分) 9、答:
典型的物理诱变剂是不同种类的射线,育种工作者常用的是X射线、Υ射 线和中子
X 射线和Υ 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物质电离。当生物体的某
些较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即辐射敏感的靶)受到射线的撞击而离子化,可以引起 DNA链的断裂。(2 分)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