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正弦交流电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1:43: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参考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路一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正弦交流基本概念→正弦交流表示法→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及其提高。这样安排比较紧凑,一般情况下已经够用了。作为常用的电感性负载举例,可以介绍荧光灯,因为做交流电路实验时也会用到荧光灯电路。在安排课时的时候,电感性负载之后也恰有一节课的间隙可以利用。

如果学时充裕,后部分内容可以稍展开:电感性负载改为R、L、C串联电路,接着介绍串联谐振;提高功率因数的RL和C并联电路之后,接着介绍并联谐振。

教材中的非正弦交流基本概念,属于“简介”内容,也可不讲,让学生自己阅读。

课时分配建议

课次 节次和内容 学时数 1 2 3 4 5

2.1 交流电基本概念

2.2 描述正弦交流电特征的物理量 2.3 正弦量的表示法及应用 2.4纯电阻电路 2.5 纯电感电路

2.6 纯电容电路

2.7 电阻、电感串联电路———电感性负载 实验准备知识——荧光灯 2.8 功率因数

﹡2.10 非正弦周期电流基本概念

学时小计

另一种课时分配方案:前三次课不变,从第4次开始用下表。

2 2 2 2 2 10

课次

4 5 6

节次及内容

2.7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2.9 电路的谐振(串联谐振) 2.8 功率因数

2.9电路的谐振(并联谐振) *2.10 非正弦周期电流基本概念 复习和习题课

实验准备知识——电感性负载和荧光灯

学时小计

第1次课

学时数

2 2 2

12

课题:交流电基本概念,描述正弦交流特征的物理量。 目的:建立正弦交流电的概念,介绍三组九个物理量归纳出正弦量的三要素、解析式的一般形式和波形图的画法。 教学内容及说明: 2.1 交流电基本概念

先定义: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总称交流电。然后说明:在交流电路中所标出的电动势、电压的极性,电流的方向都是它们的正方向(或参考方向),与之对应画出的波形图上纵坐标的正值表示该物理量在正方向;负值表示在反方向。

指出常用的交流电波形是正弦波形,正弦交流电的各物理量称为正弦量。 如果学生问到:为什么选用正弦波形?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因为正弦函数的导数是余弦函数,其波形与正弦波形相同,这将给电路运行、分析、计算带来极大方便。在后面讲交流电路时将会看到,在电路中有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时,电路中各量的波形能保持都是正弦波。

2.2 描述正弦交流电特征的物理量

本节共介绍九个物理量,分三组。每组三个是互相关联的。周期、频率、角频率为一组;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为一组;相位、初相、相位差为一组。归纳出正弦量的三要素。 有效值的定义要讲清,它与最大值的关系可以根据定义建立关系式,但不必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推导,直接给出结果。学生如果已经学过高等数学,自己就能推导。

根据三要素写出正弦量的解析式会比较顺利,因为在高中已经学过。

要教给学生正弦波形的画法:关键是相位必须画准,波形形状可以不要求很严格。一般定五个点(零→正最大值→零→负最大值→零)即可描出正弦曲线。初相为0的比较容易画,初相为?可在此基础上向左移?即可。

实际通过上述物理量的介绍,同时也就介绍了正弦量的解析式和波形图表示法。因此下次课的开始只需稍加总结即可进入新课。

第2次课

课题:正弦量的表示法 目的:掌握正弦量的波形图、解析式和相量表示法 教学内容及说明: 2.3 正弦量的表示法及应用

1. 正弦量的波形图和解析式

结合复习上次课的内容,举一个例题练习波形图的画法,用书上的例题:先给出两个已知电流的解析式。

指出两个正弦电流的的三要素,画出它们的波形图,说明它们的相位关系。

在此题的基础上提出:如果需要将这两个电流相加,应当怎么办? 首先考虑用公式相加,把两个函数式相加后展开、化简,可以想象其过程是非常麻烦的。所以一般不用。但是可以证明(具体证明略去不必讲,告知学生即可):同频率的正弦量之和仍为一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最终应得到i?i1?i2?Imsin(314t??)。问题在于如何求得Im和?。

然后用波形图相加,把已画出的两条曲线,逐点将纵坐标相加,然后作出一条新的正弦曲线(一开始可以示范性的找几个点,后面就可以简略一些),即为二者之和。可以大概看

出所求之和的最大值、初相,但很难准确,不适合用于计算。 为此,需用另外一种表示方法——相量表示法。 2.相量表示法

按照教材讲完具体的表示方法后,仍用上面的例题练习作出相量I?1和I?2

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关于相量的定义,各教材有所不同,一种是:平面有向线段称为矢量;令其以一定的角速度反时针旋转以表示正弦量,称为旋转矢量,字符用黑体或上面加一横;再将矢量置于复平面上,用复数表示称为相量,字符上加一点。本书第一版用的就是这种定义。另一种是:平面有向线段以一定的角速度反时针旋转,用于表示正弦量,即称为相量,字符上加一点。这是因为它此时已经是时间的函数,是一个变量,“相”的含义即“变化状态”,因此应当称为相量,不必再用“旋转矢量”这一过渡的名称。本书第二版现在采用了这一定义。至于相量的计算,简单的可以用相量图,借助几何关系来计算,也可以将其放在复平面上,用复数进行运算。

3.用相量图进行正弦量的加减

继续做上面的例题,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和,因为例题中两个电流相位差是900,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求斜边长度(即相加后电流的最大值,可以求出是5A)很容易;求初相也不难。

应当告诉学生,多数情况,我们遇到的问题相位差都是900,因此用几何方法计算非常容易。遇有相位差不是900的情况要用正交分解法,计算也不困难(不要用余弦定理,那样太麻烦)。

4. 相量的复数表示法

把相量放到复平面上,每个相量就对应一个复数。

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学过复数,对复数的计算方法稍加复习即可。

相量的复数表示法给交流电路的运算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应用时,随着加减、乘除连续运算,要不断在代数形式和极坐标形式之间相互转换,比较麻烦。在电专业课程中这是必须的,但我们非电专业涉及的问题都比较简单,与其用复数还不如从矢量图上直接用几何方法求解更方便。所以用复数表示相量仅让学生了解表示方法即可,具体计算时很少应用。

第3次课

课题: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目的:掌握三种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内容及说明:

先向学生讲明几点:(1)要讲三种电路:电阻、电感和电容电路。(2)它们的理想状态,即纯电阻、纯电感和纯电容电路。称为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只要掌握了它们,今后遇到任何多种元素组成的具体元件时,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电路模型进行分析。(3)每种电路需要掌握的有两方面: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和功率的计算。(4)电压电流都是正弦量,它们的关系应包括三方面的关系(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但因在同一电路中的各量都是同频率的,所以可以简化为两方面:数值关系和相位关系。因为我们过去熟悉的直流电路只需讨论数值关系,因而进入交流电路后,经常会把相位关系忘掉,应当注意。

把三种电路放在一次课,按相同步骤,对比讲解,时间不仅够用,学生印象也深刻。

2.4 纯电阻电路

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1)先画出电路图。假定u?Umsin?t ,同时画出与之对应的波形图和相量图。 (2)根据瞬时值关系式i?uR推导得出数值关系:I?UR 和相位关系:电压、电流同相。

(3)画出电流的波形图,并从波形图上分析电压、电流关系的物理意义,即在每一瞬时都符合欧姆定律。

(4)画出电流的相量图,从图上可以清楚地表示出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 2. 功率的计算

(1)先求瞬时功率,写出公式并画出瞬时功率曲线。 (2)求平均功率。可以用瞬时功率公式通过积分运算求出P?UmIm2?UI(在课堂上不讲

运算过程);也可以从瞬时功率公式分析,指出它是一个反向(因为有负号)的余弦曲线,且对称轴在

UmIm2,这就是它的平均值。

分析后面两个电路时,也用与此相同的步骤。

2.5 纯电感电路

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1)先画出电路图。假定i?Imsin?t ,同时画出与之对应的波形图和相量图。 (2)根据瞬时值关系式u??eL进行推导。解释这一关系时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既然电压与自感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什么电流不是零?可以这样解释:如果电动势是一个独立的电源,电流肯定是零,而现在它是由交流电流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所以产生它的交流电流必然与它同时存在。

公式eL??Ldidt学生是不熟悉的,必须在物理课的基础上做一点补充,但一定要简明

?Φ?t扼要:在物理课学过楞次定律,学过公式e??N有磁通变化率的概念;现在已经学了

dΦdt微积分,有了瞬时变化率的概念,所以公式可表示为e??N;自感电动势eL是线圈自

NΦI?L,常数L

didt身电流变化产生变化磁通感生的电动势,电流与磁通有正比关系,即:

称为线圈的“电感”,也叫自感系数,单位为亨。以此代入前面的公式即可得:eL??L 。

这一段务必不要过多耽搁,目的在于经过简要的解释后尽快讲下去。它是难点但不是重点。若有的学生因为过去学过的知识已经不记得了,听讲跟不上,就要求他先承认结论。

往下不难得出u??eL?Ldidt。

根据上式推导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显然先设电流为已知求电压只需用微分,反之则需用积分。所以我们先设已知i?Imsin?t使推导过程较简单 ,最后求得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关系:U?IXL;相位关系:电压导前电流90o。

搜索更多关于: 2.正弦交流电路 的文档
2.正弦交流电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lt703wonn1emx02t1l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