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19:20: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忍”是林冲人生哲学的核心,他上梁山之前有几次“忍” 第一忍:妻子第一次被调戏,林冲欲打高衙内时却手软; 第二忍:妻子第二次被调戏,林冲又忍;

第三忍:发配沧州途中,被薛霸、董超折磨,林冲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第四忍:在沧州寻陆谦不见,“自心下慢了”。

C、林冲是中国人的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自古中国就有不少劝人忍耐的话: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和为贵,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学生讨论:忍是否就等于窝囊? 明确:“忍”需要辨证地看。韩信受跨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一番大业。楚霸王项羽不能忍一时之辱,自刎乌江,天下大业毁于一旦。故古今成大业者必善忍。因此,林冲的“忍”中又有“不忍”,走上反抗之路是一种必然。 2、分析林冲性格中的“仁” 对弱者:救济李小二

对仇人:乞求鲁智深饶恕薛霸、董超

3、又忍又仁的林冲,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反抗,由一只温顺的羊变成了一只凶狠的狼,从反面印证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水浒传》的主题——“官逼民反”。

附:1、羊和狼的故事

很久以前,羊和狼还没有结下冤仇。一只羊走散了,离开了羊群,正在它茫茫无计的时候,碰到了一群狼,它要求狼群收下它,狼同意了。但是,头狼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羊必须捕获一只动物作为献礼,否则,它将被驱逐出去。羊很犯难,因为它是草食动物,没有尖牙利爪,而且对其它动物,它也不熟悉,但是为了能够加入狼群而不至于饿死,它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在路上,它恰好碰上一只小羊,就顺势将它抓获,献给了狼群,狼吃过羊肉的美味以后,从此十分喜欢羊肉,而且为了准确了解羊的情况,这只羊成了头狼的好朋友。 2、板书:

初步反抗 彻底反抗 沧州遇故旧——→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委曲求全 苟安求生

(逼)上梁山

《装在套子里的人》

【设计意图】 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采用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力求创新,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和重点:

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准确深入地把握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难点突破: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兴趣盎然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提要】

5

一、简介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二、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讨论合作,写出调查报告并交流。 三、写出“结案报告”并交流。

四、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它的现实意义。 【设计实施】

简介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意图]明确学习内容,识记必要的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操作] 1、关于作者契诃夫:他的成就、作品、小说风格和创作特点。 2、写作背景(略)

二、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讨论、合作,写出调查报告。

[意图]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在合作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民主讨论中积极创新,从而为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打好基础。 操作]

板书: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2、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3年春天,沙中高二153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涉及四个选题:案发背景、现场勘查、 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 。要求:6人一组,讨论决定其中的一个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 3、学生讨论、合作。

4、各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 三、写出结案报告并交流

[意图]这一步是把前面的氛围推向高潮,是对课文理解的理性总结,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前奏。 [操作]

1、每个学生写出本案“结案报告”。 2、交流所写内容 3、教师小结

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他杀的范畴,又属于自杀的范畴。一方面,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仅仅是看到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正是这种极端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亦属他杀。华连卡的一笑是别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原因却是沙皇统治者采取的高压政策,可悲的是,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心灵僵化死亡,这才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最终裁定:可怜的沙俄人民应当奋起推翻沙皇的残酷统治,从根本上解除人们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应该张开开放之眼,明眼看世,摒弃一切腐朽的旧制度,让思想重现生机。 四、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它的现实意义。 [意图]教学至此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已经把握得相当完整准确,教师水到渠成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操作]

1、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要注意到别里科夫性格的复杂性:“一切装在套子里”是可恶,可

6

憎的,是沙皇统治的维护者,同时,他结婚的悲喜剧表明了他是可悲,可怜的,是沙皇专治的受害者。而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典型性就在于他代表了生活在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可恶、可憎、可悲可怜的知识分子形象。 2、领悟小说主题。“推翻沙皇的残酷统治,从根本上解除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而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的语言更深化了这一主题。 3、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套子”?如果有,套子是什么样的?“套中人”又是怎样的形象?

讨论之后,师生共同小结:无论什么时代,哪类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而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就是有各种的“套子”,反对变革的人就是“套中人”。“套中人”除了极端维护自己的利益,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小说的主题就是:创新求活,守旧必死。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它的生命力所在。

附:学生各项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案发背景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这年夏季的一天,人们在一所中学的男教工宿舍里,发现了一具死尸,死者为男性,中年,属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点很多。死者生前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平时行为古怪,谨小慎微,但又刻板古旧,以他的思想辖制着全城。在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约一月后死亡。死前正处于恋爱中,甚至于打算结婚。 二、现场勘查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三、本人档案资料

姓名:别里科夫 性别:男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生前职务:某中学希腊文教师 住所:校男教工宿舍 婚配情况:未婚 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人际关系: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与女友密哈益·沙维奇·华连卡之弟柯瓦连科有过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其推下楼梯,但彼此没造成大的伤害。 死前状况:郁郁寡欢,闭门不出达一月之久。 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四、有关人士采访 采访对象1、华连卡

问:请问您与别里科夫关系如何?

答:由于校长太太的竭力撮合,我们差一点结了婚。 问:差一点儿?为什么最终没结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从楼梯上滚了下来,那实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

7

问:那他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

答:这个我不太清楚,您还是去问我弟弟吧。

采访对象2、柯瓦连科

答:那天晚上他来我家,乱七八糟地说了一些奇怪的话,令我非常气愤,于是就让他走,他却威胁我,说要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我一气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没想到他居然滚下去了。

问:那么他说了什么让您如此生气呢?

答:他总是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干扰我的私生活,什么不许骑自行车,不能在大街上拿着书走,甚至不能穿绣花衬衫,简直荒谬透顶。我本来就不喜欢这个人,这一来更讨厌他了。 问: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这绝对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无恙地爬了起来,离去时步伐也很稳健。但他当时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尴尬。 采访对象3、“我“(布尔金)

问: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呢?

答:一个怪人。您要是见过他一面,就决不会忘记他。因为即使在暖和的天气里,他也裹着棉大衣。还有,他总是说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问: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答:噢,他一定想不开的,要知道,他这种人最害怕出乱子了,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却自己闹出这么个乱子,他心里一定受不了的。 问:有什么人和他结过怨吗?

答:没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讨厌他,不会有人会为他的死亡悲伤。但也决没人会冒着危险去杀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什么事都怕呢。

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pd6173dia7d82u9zjlx7yogl1itk200il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