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儿园新教师的教学反思
幼儿园新教师教学反思
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
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
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
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 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
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 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
“我的小鸡叽叽叽, 跟着妈妈跳 3 下,我的小
??”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条
每一个环节中, 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着。
( 内装奖品 ) ,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也没有看到孩子们忘我地投入。
这是为什么呢 ?
一篇优秀教案—— “感知 4 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
这次活动虽然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游戏,但从孩
子们的眼中, 我并没有看到他们由衷的快乐,
反思
仔细分析了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 。
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
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 动中,频繁地出现小鸡的角色,
、《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
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
使孩子们产生了 “审美疲劳” ,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
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领”的痕迹很重,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说,幼儿跟着 在做,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 幼儿缺乏主动性。
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班的孩子喜欢什么呢
?
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模仿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
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 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 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篇二:幼儿园新教师教学反思
幼儿园新教师教学反思
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
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
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
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
“我的小鸡叽叽叽, 跟着妈妈跳 3 下,我的小
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 ,, ”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 条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 着。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
( 内装奖品 ) ,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
一篇优秀教案—— “感知 4 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
品。
这次活动虽然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游戏,但从孩
子们的眼中, 我并没有看到他们由衷的快乐,
反思
也没有看到孩子们忘我地投入。
这是为什么呢 ?
仔细分析了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 。
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
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
、《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
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 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动中,频繁地出现小鸡的角色, 使孩子们产生了 “审美疲劳” ,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 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幼儿缺 乏主动性。
措施
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 教师“引领” 的痕迹很重, 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说, 幼儿跟着在做,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班的孩子喜欢什么呢
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模仿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
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 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 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亚红
篇三: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有效提升教育活动质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成
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存在教学反思意识差,反思公式化;反思零 散而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反思重教学活动效果,轻活动过程等问题。明确反思目的,提高 问题意识,加强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反思是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反思 问题
成因
对策
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没有反思的经验, 就只能是狭隘、
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 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 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但在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现就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 改进对策。
一、教学反思意识差,反思公式化
在教学反思中,有的教师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性的经验积累的过程,潜意识地让自己走
着一条重复“经验”的道路, “克隆”着同样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错误地将反思理解为活动 回忆,只注重复述活动现场与幼儿表现,反思大多停留在对活动后的总结和思考,思考的角 度大多从活动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效果是否达成预期目标。将活动反思写成一种公式化的、 流水账式的活动记录。而对自己为什么采用某种教法、幼儿为什么有突出表现等问题缺乏深 入的思考。 如:上了科学活动 《沉浮》,教师反思记录: 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
能大胆尝试,
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
成因分析:一是有的教师把教学反思当成是为了完成课题研究的需求或者是为了应付领
导的检查,而没认识到教学反思是自觉思考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二是有的教师在写反思的时候认为教学反思就是一写成功之处,二写不足之处。还有的教师把教学
反思误解为是 “错误检讨” ,把反思活动当成了查找缺点、 寻找问题的活动, 担心不足之处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尽量少写或不写。总是围绕着什么地方理
想、什么地方成功、什么地方幼儿感兴趣等问题来展开讨论,却很少对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策:转变观念、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首先要让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其次,要充分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过程。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教学活动,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并将同行的意见和
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二、教学反思零散而不系统
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反思内容方面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还有的教师把与反思问题相关的事件都记录下来,反思点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导致若干事件描述浮于表面,谈不上对事件的深刻分析。如:在一篇关于幼儿洗手绢问题的反思中,教师开始摘引了蒙台梭利的话,然后提
出幼儿通过洗手绢体验快乐.再谈到幼儿听故事,最后又提及幼儿喜欢在操作中学习等。虽然反思中谈到许多问题,但每个问题都是轻描淡写,它们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也没有明确究竟要对哪个问题进行反思。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成因分析: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教师是
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接受知识的传授,周而复始,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毫无新意的机械劳动。
诸如“这种方式是否是好的方法?” “能否换种方法效果更好?” “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全班的幼儿?”等等这些问题,未能更深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有些幼儿教师反思水平教低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
对策:提高问题意识,找好反思点。 “问题意识” ,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提高问 题意识教师要通过学习更新和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 积累各种 “背景性知识” ,理解教师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
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
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找出教学中出现 在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找好反思点就是要教师明 确反思的问题,教师寻找反思点的方法有:
(1) 从教育实践的“细微处”人手,找到反思点。
如:在教育活动中发现的来自幼儿富有创意的点子、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小方法、教师在教育
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小失误等, 都可以成为反思的问题。 (2) 对照教育理念, 发现自身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或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等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相对照.思 考自身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方面哪些与先进理念和经验相符合.哪些还有差距等,进而阐述个人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