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设施桃树栽培技术*
于 菲,张 晏,陆 琳,仇明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
【摘 要】在位于北纬30°以南的云贵地区是低纬高原地区,以云南为主,包括贵州西部和四川南部边缘地带。大地形、低纬度、热带海洋是世界气象领域的三火前沿课题,这三大课题都在这个区域集中体现,使这里形成了许多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特殊气候现象。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 【年(卷),期】2017(000)001 【总页数】3
【关键词】低纬高原地区;桃树栽培;技术;设施;边缘地带;贵州西部;热带海洋;气候现象
在位于北纬30°以南的云贵地区是低纬高原[1]地区,以云南为主,包括贵州西部和四川南部边缘地带。大地形、低纬度、热带海洋是世界气象领域的三大前沿课题,这三大课题都在这个区域集中体现,使这里形成了许多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特殊气候现象[2]。一方面,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形成资源、气候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受低纬高原季风影响,造成干湿分明的气候。由于云贵大部分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易使人们盲目地认为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作物理想生长环境,从而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方人士对设施农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云贵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温室”由于冬春干旱少雨、低温霜害频发、夏秋降雨集中并经常伴有雹灾发生等原因,
并不能完全满足各类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露地栽培的安全、高效生长需要。目前低纬高原园艺设施多用于花卉和蔬菜周年生产,且多为简易设施,智能化设施较少;种植果树的设施也只有葡萄避雨设施及少量的塑料大棚。桃树、樱桃等高大木本果树在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大面积利用设施栽培,但在低纬高原地区利用设施种植木本果树的却较少。
为了利用低纬高原冬春光热资源,促成优质果品提早上市,同时节约水资源,避免冬春干旱、倒春寒等灾害造成的减产绝产,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对设施桃树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试验设计
设施类型
试验所用设施为钢架塑料大棚,以钢架为骨干材料,顶部呈圆拱形,整体长 39 m、宽12 m、顶高4 m、肩高2 m,大棚顶部及长边侧面分别设有可以开合的窗口。覆盖材料为以色列吉尼嘉 (Ginegar)高散射棚膜。花期时在棚内加装遮阳网。 品种选择
设施栽培桃树的品种一般选择需冷量低、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本次研究选择了2个品种进行试验。一是在北方桃树设施栽培中大量栽培的‘春雪’(毛桃),另一个为‘紫金红1号’(油桃),两者均为3年生树。 栽培模式
设施内栽培株行距为1.1 m×1.5 m,树形为主干形;对照为露地栽培,株行距2 m×5 m,树形为Y字形。
设施内利用地表下灌溉装置进行灌溉,露地栽培用滴灌管进行灌溉,均为每7
天灌水1次,灌水量为5 kg/株。设施内及露地栽培的桃树花期前均喷洒波美3度石硫合剂。不进行疏花疏果,果实不套袋。
设施扣棚日期为10月底,晴天9∶00开顶窗及侧窗通风,17∶00关闭顶窗和侧窗,阴雨天不进行开窗,开窗不设防虫网,使蜜蜂等昆虫可以自由活动。 试验设计
温度采集记录设备为Testo174T型温度自动记录仪,在设施内长边中线等距安装3台,安装高度为1.5 m。对照露地安装1台,安装高度为1.5 m,加装防水装置。
观察记录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盛花期(植株全树25%的花完全开放)以及植株全树25%的果实达到成熟的时间。
随机选择3棵桃树,进行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并设3次重复。产量:对每棵树进行测产;单果重:在每棵树的中部取10个果实进行称重;可溶性固形物测定:在每棵树的中部取10个果实用折光仪进行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结果与分析
塑料大棚温度变化
由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低纬高原昼夜温差大,对于桃树来说,白天花期最适温度为25~28℃,过高的温度会灼伤花器官,加上春季气候干燥,会使柱头迅速失去黏液,影响授粉。而夜间温度若低于0℃,会造成花器官以及幼果受冻害,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2013年 2月 11日 ~3月 18日( 设 施 桃树花期及幼果期),设施种植与露地种植相比较,昼夜温差缩小,设施内白天超过30℃的天数仅为3天,而露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