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心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2 11:25: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心学——

《平凡的哲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

长沙景芳苑白沙月著

第一章、圣人学说 一、儒家理论

二、佛教大乘菩萨观 第二章、平凡哲学

一、从儒家、佛教中吸取营养

二、王阳明的“致良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

三、平凡哲学的理念: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 四、平凡哲学的目的:完善自我,活好每一天 第三章、平凡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五以”原则(新五行论)

1、以良知为道:土 2、以空静无为为心:木 3、以谋略为术:火 4、以辩证为法:水 5、以进取为势,以乐观为怀:金 二、“四不”原则

1、不乱性 2、不赌博 3、不抽烟 4、不酗酒 三、家庭原则 四、孝顺观 五、爱情观 六、朋友观 七、金钱观 八、事业观 九、行者论 十、资源论 十一、心魔观 十二、进取观 十三、善恶论

十四、无主宰论和命运后定论 十五、因果论和轮回论

十六、儒佛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的区别 十七、成功模式

十八、企业与个人的“五行理论” 十九、最基本的个人修为

附一:“空邪”-“顺正”-“生善”三段循环论 附二:顺天而行

附三:心要

附四:阳明心学悟要

附五:新心学核心——“五以四合三界两径一因果”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简单得就象一张白纸,纯净得就象一汪清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张白纸上渐渐的出现了一些线条和颜色,有些是无意的,有些是有意的,最开始无意居多,渐渐的有意占了主导地位。有些人不知道该在这张纸上画些什么,那些线条和颜色混乱不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是什么东西。有的人画出了英雄,有的人画出了小人,有的人画出了天使,有的人画出了魔鬼,有的人画出了天使和魔鬼的混血儿——两面人。

也许每个人都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复杂的社会、变幻的际遇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只有少数人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并一直坚持了下来。虽然其中也经历过迷茫和动摇,但自省这盏明灯一直照耀着他们,让他们能在迷雾中看清自己的目标。

从清纯的校园步入复杂的社会,人的思想观念会受到猛烈的冲击。你会发现以往的理想主义完全不能融入社会生活,你会迷茫、困惑、彷徨、不知所措。你会发生激烈的思想斗争,你会思想混乱、萎靡不振,你会考虑是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还是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或者做一个逃避世事的人。

当你看到太多没有道德原则的人发财致富,功成名就,你是否还会坚持你传统的道德理想,当你一事无成、贫穷落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也要象他们一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是否会愤然抛下《论语》、《孟子》、《道德经》,而去钻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和《君王论》,你是否会去片面的理解甚至歪曲先哲的理论而为我所用。

现代社会是个经济的社会,追求成功,追求财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传统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只是农业社会的陈迹,已经不值得效仿。但是为了金钱、名利而生活,忽略了情感的需求,忽略了亲情、友谊以及基本的道义,却丧失了生活的真谛,让你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行走在金钱和名利之中,让你变成皮影戏里的傀儡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个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因为缺乏适合这个社会的思想体系的指导。以往的圣贤学说,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论和“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佛教大乘佛法都离我们太过遥远。因为我们大多数只是平凡的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神,没有能力去治国、平天下,也没有能力救苦救难,普度世人。正因为如此,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下,我们会放弃那些过于高远的道德追求,反而会去追求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我们会去嘲笑孔子的天真,因为他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教书育人而已,从来没有实现过自己的政治理想。我们会去嘲笑老子的懒惰、不思进取、逃避竞争,因为他最终只是骑着一头青牛,去了遥远的地方,我们会去嘲笑菩萨的慈悲,因为不管哪个年代,都少不了恶人横行、好人遭罪。你只所以会有这些想法,是因为你心灵空虚,没有适合现代社会的思想体系作为指导,一旦对那些高远的理想失去信心,便会随波逐流、入于庸俗。

我自认为自己从小就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是个真诚、宽厚、仁慈的人,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在学生时代我就喜欢读儒家的书籍,注重自己的修养,但是步入社会以后,我迷茫了,不仅是事业上的迷茫,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迷茫。我觉得那些圣贤的思想捆住了我的手脚,使我处处被动。别人的成功让我一度想放弃自己的修身养性,去随波逐流,象别人一样去生活。没有思想作指导的人就象墙头草,很容易被风吹过来吹过去,思想的缺位让我一度非常迷茫和痛苦,不知道该如何作选择。

虽然迷茫,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过自省,一直在思考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努力去学习哲学,了解儒家理论、佛教理论和西方的哲学,希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我在余姚了解到王阳明的“致良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的学说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我不要做圣人,圣人的时代离现实太遥远,在普通人身上,圣人理论的“知”和“行”难以统一起来。我也不要做俗人,那样的话,生命就太没有意义了,白白来世上一遭,岂不可惜。我要做一个平凡的、真实的、有良知的、进取的和乐观的人。

本书的内容只是我在“致良知”“知行合一”上面的一些感悟,当然与王阳明所说的又大不一样,因为每个时代,情况是大大变化了的,我只是想靠这些思想的指导活出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自我。

第一章 圣人学说

一、儒家理论

儒家哲学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哲学,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旷世大儒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个高深庞大的体系。虽然各个时代儒家思想并不相同,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是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儒家哲学是一种理想和务实相结合的哲学,既有精神层面的高远理想,也有操作层面的务实规范,它是一种渐进的哲学,从修身到齐家,从齐家到治国,从治国到平天下,步步修炼,步步提高,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对儒士的要求也不同,进可以“兼济天下”,退可以“独善其身”,为修学者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进学、进德、进功之法。

儒家哲学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相一致的,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但是如果剥离当时的环境,对儒家学说以现代的眼光来解读,很多东西也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说“色者,发于情,止于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在封建礼教这种背景下,这种言论是扼杀人性的,牺牲了人的情感需求。但在现代社会,以现代眼光来解读,却体现出一种尊重和责任,一种担当(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尊重和责任,因为现代社会异性之间可以自由的交往,没有太多的强力限制,主要靠自己来约束自己,把握分寸)。

儒家学说就其根本来讲是一种圣人哲学,其最终目的是要成为圣贤,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圣贤靠拢。儒家的很多思想都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并且有的还很偏激、很极端。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里面就有太多的愚昧的地方,鲁迅先生曾经就非常痛心、非常严厉的批评过。忠孝仁义礼智信,如果中间没有了“智”,就变成了“愚忠、愚孝、愚仁、愚义、愚礼、愚信”,这种“愚”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产物,这些思想是与现代平等、自由、民主的观念相违背的,是应该丢进垃圾筒的。

儒家理论博大精深,古人讲得太多,现代人也解读得太多,我不想也没有这种修为去详作介绍,只是就自己的理解大概的说一下,为自己的理论做个引子。毕竟儒家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很有用的,是自己非常赞同的。 二、佛教大乘菩萨观

佛教学说与儒家学说一样历史久远、内容博大,充满了高深的智慧。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佛教修的是菩萨行,要求修习者自觉而觉他,自度而度他,带着悲悯救世之心,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起从愚痴中解脱出来,从苦恼中救度出来,即“大慈大悲,普救众生”。这种学说无疑是典型的圣人学说,甚至超越了“圣人”而达到了“神”的境界。

要想彻底了解佛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象唐三藏那样熟知“三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研修佛法绝不是普通大众可以随便挂在嘴巴上说的,佛的境界离普通大众太远了,并且佛教讲究一个“空”字,也许你皓首穷经,到头来只得了一个“空”字而已,就算做到了六根清净、万般无惧,也只与草木金石无异。

新心学:做一个平凡、真实、有良知的自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sl61x5pa7px008u2n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