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谷脘粉车间工艺设计
图3-2
三相卧螺分离机分离出的密度较重A淀粉呈固体状,由螺旋推进器排出底留排除。戊聚糖的密度较小,主要分布在溢流相中。中相中的面筋尚未完全形成,需再次加水送入揉合机中搅拌、揉和,产生水和作用,使其形成膏状的浆体,再经熟化,稀释、搅拌,游离出淀粉,形成丝状小面筋,然后再将其输送到分离因数为3000-4000的卧式螺旋沉降机中进行分离。各项中各成分含量见表3-1。
表3-2 三相卧螺分离所得三相的成分组成 (%)
相 进机 溢流 中相 底流
三相卧螺工艺技术先进连续性强,整过过程密闭,保证了谷脘粉的质量,同时用水量比其他工艺要低。
经过综合比较,本设计最终选用三相卧螺工艺法。
总固体 100.0 7.0 27.0 66.0 A-淀粉 69.0 1.0 8.0 60.0 B-淀粉 8.5 2.5 3.5 2.5 蛋白 12.5 0.5 11.0 1.0 纤维 可溶物 2.8 0.5 1.8 0.5 7.2 2.5 2.7 2.0 16
第3章 谷脘粉车间工艺设计
3.2.3 谷脘粉生产工艺流程
到发酵车间 沉降 水 熟化 B淀粉 搅拌 中项(谷脘粉和B淀粉) 戊聚糖到饲料生产车间生产饲料 底流(A淀粉等) 三相卧螺 溢流项(戊聚糖等) 均质 水 混合 水处理 面粉 3.2.4 脱水 干燥 谷脘粉 17
第3章 谷脘粉车间工艺设计
工艺论证
3.2.4.1 原料验收
三相卧螺工艺采用面粉作为原料。尽量采用高出粉率、高面筋含量、低灰分、低破损率的接近于特制二等粉的面粉。 3.2.4.2 面糊制备
原料面粉定量后进入混合器中与水混合形成面糊,面粉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0.85-0.95).混合器使面粉颗粒充分水化,形成均匀的面糊,不能存在混合不均匀的大颗粒或不均匀的小面团,以便于后续均质工序的顺利进行。 3.2.4.3 均质
面糊打入均质机中,均质机的压力可通过改变均质阀的间隙进行调整,压力可高达100bar(1bar=105ba).面糊通过均质阀时由高压迅速恢复到常压,由于压力的骤然变化,以及均质阀的剪切作用,便面糊熟化并实现蛋白质网络的迅速凝聚。均质使用的设备为普通的乳品工业中常用的均质机。 3.2.4.4 分离
均质熟化后的面糊用偏心螺杆泵输送到相卧螺离心机,进行各成分的分离。进机前可加入一定量的新鲜水或工艺水来稀释面糊。但此工艺中所加的水比马丁法及水力旋流法中的要少,大约每吨面粉需要0.3-0.5吨就可以了。
因为戊聚糖的密度比较小,所以它主要分布在溢流中,直接输送到饲料生产车间。中相进入谷脘粉下一个生产环节。重相则输送到发酵车间,进行酒精发酵。这样,淀粉和面筋分离开,又使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既提高了本厂经济效益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4.5 揉和搅拌
将面筋与水按一定1:0.3的比例送入连续式揉和机中混合搅拌,使物料在机器内既受轴向挤压力,又受到一定的径向力,经过充分揉和,使面粉中的蛋白质
18
第3章 谷脘粉车间工艺设计
与水均匀接触,并产生水和作用,使其连续输出类似牙膏状的面浆。 3.2.4.6 熟化
将面浆送入熟化罐进行熟化,其目的是使面浆再加0.5倍的水稀释,经过搅拌使部分淀粉游离出来;同时面筋类蛋白质聚成丝状小面筋。 3.2.4.7 面筋分离
此时用泵将其输送到分离因数为3000-4000的卧式螺旋沉降机中进行分离。成熟的面浆在分离中由于淀粉与面筋的沉降速度不同,被分离成两相。淀粉的密度较大,作为浓相从分离机的底流输出,再输送到发酵车间;而面筋的密度较小,则作为轻相从分离机的溢流输出。 3.2.4.8 面筋脱水
面筋分离出来后进入螺旋搅干机,脱水过程中,再用水洗两到三次,将游离的淀粉和纤维洗掉。待绞干后将绞干后的谷脘粉用输送机送到干燥设备。 3.2.4.9 谷脘粉干燥
湿面筋经脱水机脱水后,由干燥设备内的造粒机将湿面筋制成短圆柱状的颗粒,借助压缩空气将其喷射到干燥管道内。当短圆柱颗粒进入干燥管道内便立即被干燥管道中的干谷脘粉所包裹,从而避免了颗粒间的互相粘连。而后以大约70m/ s的速度在干燥管道内运行,颗粒间互相碰撞并被粉碎。当物料运行到惯性分离器(俗称蜗壳)时,物料被分离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较粗较湿的物料比重较大,经大蜗壳进入环形干燥管道,再进行干燥和粉碎;另一部分是较细较干的物料则通过小蜗壳进入脉冲布袋除尘器,经过布袋过滤后,物料被收集起来送进成品筛,谷脘粉由圆筛筛出成品,干燥好的谷脘粉被输送到成品谷脘粉暂储罐;筛上物则被送入环形干燥管道内,以保证干燥管道内有足够的干粉,而过滤后的净化空气则通过高压风机排向大气。干燥示意图见图4-3。
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