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9
第二课时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
语文天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
2、阅读《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3、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学习怎样把字写整齐
10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师生共议。 二、认读词语,积累词语 1、抄一抄:顽皮 寒流 幽雅 奇迹 欣赏?? 2、选词造句 三、写字练习。 四、巩固练习:比一比,组成词。 招 ( ) 玩( ) 竖( ) 便( ) 医( ) 召( ) 顽( ) 坚( ) 硬( ) 区( )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听到过的最响的声音,谈谈你听过后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自读课文 1、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学习情况 A.认识词语:大叫大嚷 喧闹 噪音 震天 建议 鼓手 敲锣打鼓 意志 聚集 激动 焦急 轻声细语 B.理解词语 C.让学生交流记子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说说你读国课文后感想。 四、畅所欲言 噪音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吗?我们能做些什么? 11
第三课时 一、读背古诗 二、根据插图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根据故事描绘的内容,标出诗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自己所想象的声音。 四、重点学习词语: 锦城 丝管 桂花 五、完成语文天地的“找一找“描写声音的词语,填一填。 六、让学生自学领悟“金钥匙“的内容:怎样在横线上把字写好, 让学生当场抄写一段话,看谁能用“金钥匙“的方法写好一段话。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
2、阅读《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3、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4、学习怎样把字写整齐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