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竞培中心高一(下)期中
语文试卷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一、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在苏轼的《赤壁赋》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箫声使蛟龙听了起舞,使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描写其悲凉与幽怨。 《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______ , ______ 。”
【答案】【小题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小题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故答案为: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重点字:陨)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字:嫠)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重点字:凌)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赤壁赋》(苏轼)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四 五 六 总分 第1页,共16页
“ ______ ,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力量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有:
______ ”。
《寡人之于国也》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答案】【小题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2】隳名城,杀豪杰
【小题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故答案为: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须臾) (2)隳名城,杀豪杰(重点字:隳)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重点字:彘、涂)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论语》
1.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孔子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朝闻道,夕死可矣。
5.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教育弟子专心求学的几句话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孔子对于弟子宰予言行不一,言而无信感到生气的句子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第2页,共1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