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妩媚江南,动人传说,千古传唱诵至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6:03: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妩媚江南,动人传说,千古传唱诵至今

南京 一棵树皆有传说

在南京,山水河流、桥梁街巷,哪怕是一棵树,一个地名,都有自己美丽的传说。南京的传说和南京城一样古老。春秋战国、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乃至当代,几千年来,民间流传的故事比天上的繁星还要多。例如,“后羿射日”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神话,原来在南京地区也流传“后羿射金乌”的故事,说的是后羿就在汤山镇北面的射乌山射落了九个太阳,其中一个坠入附近的汤山,因此才有了汤山的温泉。细细一整理,南京的民间传说真是不得了。从孙权迁都建业、“菩萨皇帝”梁武帝饿死台城、朱元璋称帝、乾隆皇帝下江南、太平天国定鼎天京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都有传说。还有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楚汉相争、淝水之战、王安石变法、郑和下西洋、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等,在南京的民间传说中也都有反映。民间传说如此这般基本反映整个历史变迁的全过程,恐怕只有像南京这样的文化古都才会有。项羽、刘秀、顾恺之、萧衍、颜真卿、王安石、岳飞、朱元璋、沈万山、郑和、唐伯虎、柳敬亭、龚贤、乾隆皇帝、曹雪芹、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杨秀清、李秀成、孙中山??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人物,都是南京民间传说中的“主角”。南京云锦、江宁金箔、陵园西瓜、湖熟板鸭等南京特产,这些南京的土特产,也都有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过在南京,最有名的传说还要数朱元璋了。这个在南京建立了大明国的皇帝,留下的传说数不胜数。朱元璋选京城,朱元璋画像,千里送鹅毛,朱元璋和马娘娘??至今还广为流传。其中最为南京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十三个城门出棺材”的传说。民谣说,“南京有三怪,老头怕老太,小伙子买表姑娘戴,十三个城门出棺材。”最后这一怪,说的就是朱元璋的事。传说有天朱元璋在宫里闲得无事,先游牛首山,又沿山路,乘轿往祖堂山走去,半路上被一条小溪挡住了去路。不久有人来报,说小溪的源头在后山,是从一个小山洞流出来的。朱元璋到了洞口,命令两名侍卫用火绳照着进了山洞,半天,人出来了,原来这个山洞一直通到南唐李后主和中主的陵墓,是盗墓贼挖的。朱元璋心头一紧,想:“一代帝王,不料刚刚过去四百多年,墓就被人盗了,连尸骨都被人翻了,真有点寒心。”后来,朱元璋活到71岁驾崩,皇孙尊他遗嘱,大开神策(和平)、金州、仪凤、怀远、清凉、石头、三山、聚宝、通济、洪武、朝阳、太平、钟阜十三个城门,同样的仪仗,同样的棺材,同时抬出城外,谁也不知这十三口棺材最后抬到哪,也不知道朱

元璋到底睡在哪一个棺材里面,从哪个城门抬出去的。其实,十三个棺材都是空的,有朱元璋的棺材,早从宫中的地道直通明孝陵了。

苏州 “和合二仙”传佳音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自上古时代至春秋、秦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不可胜数。有古代神话;有帝王后妃故事;有将相大臣故事;有文人学士、书画家的故事;有山峰峻岭、江河湖泊、井泉故事;有园林宝塔、寺庙道观、神仙菩萨故事;有城池街巷、集镇村庄、陵墓古墩故事;有百年老店、食品、土特产故事;有能工巧匠、手工艺品故事;有敬老、勤俭、劝世、惩恶扬善、婚姻爱情故事;有巧对巧联、趣诗、熟语、歇后语故事等等。尤其是寒山拾得、唐伯虎、祝枝山、施耐庵的故事以及苏州丝绸的故事,富有地方特色,而且还产生了陆瑞英、潘生、丁更生等民间故事能手。这些民间故事,是苏州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苏州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章,也是一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变革,由于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讲故事的场所少了,一些讲故事的老人相继谢世,这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的民间故事、很有地方特色的口头文学,正濒临消失和失传的危险。

寒山、拾得“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同居北方某远村,虽异姓而亲如弟兄,两人共爱一女而不知,临婚始晓,寒山乃弃家去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得得知情况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一盛开的荷花前往礼之;寒山见拾得来,亦急持一盛斋饭之盒出迎,遂同为僧,他俩因各拿荷花、斋盒,后人取其谐音,称之为“和合二仙”。寒山拾得故事内容虽然简单,却蕴藏着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合理念,是具有永恒价值并值得永远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今天仍然有诸多现实价值。

无锡 善卷洞边彩蝶飞

宜兴不仅是祝英台的故里,是梁祝共读的地方,也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古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那充满凄美和伤感的传说,多少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痴男怨女。宜兴地方掌故名家、年逾古稀的韩其楼先生研究表明,在宜兴民间流传的梁

祝故事中,说祝英台是善卷山南祝家庄人,梁山伯是善卷山北梁家庄人。小时候,祝英台与梁山伯在附近的碧鲜庵共读,情同手足。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到余杭游学,祝员外不让英台外出,梁祝两人遂互赠信物,祝英台还自己做媒,托言嫁妹。待山伯归来时,祝英台已聘鲸塘青白墓马家。楼台伤别后,梁山伯郁悒而死,葬村西胡桥。祝英台出阁时,经胡桥撞碑殉情(一说怀抱琴剑坠楼而死)。后家人于冢焚衣,化为彩蝶飞去。而今在善卷洞附近,每逢春夏之交,此地的蝴蝶确实不少。事实上,宜兴善卷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带发现了许多印证梁祝故事“宜兴说”的地名和风物。这些内容包括因祝英台墓葬得名的祝陵村、离祝陵村约8里地的马家村、晋祝英台琴剑之冢英台阁,沿善卷洞的白石山道前行,有黄泥墩、凤凰山、官音堂、土地庙、荷花池、双井、恶狗村、茶亭、十里亭、七里亭等等,相传是梁祝故事中“十八相送”的地方。善卷山区的大绿蝴蝶定名为祝英台,由来已久。英台阁周围的竹为三枝并节生,有别于一般毛竹,学名英台竹。

扬州 才子佳人觅知音

扬州城,上演过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动人传说。扬州古代曾经繁盛一时,笼罩着一层瑰丽的历史色彩,也成为了古代帝王下江南的必经之地。传说隋朝时,东门外住着一名美丽的姑娘,名叫芍药。芍药和一名忠厚善良的小伙子观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平日里,两人救起了一只鹤仙化身的白鹤,鹤仙赠送给他们一颗神奇的种子。开花后,花瓣如同五颜六色的琼玉,所以起名为“琼花”。消息传到隋炀帝耳中,他也很想看琼花。但又怕路途遥远,翻山越岭,下令百姓挖掘一条大河直通扬州。一时间,民不聊生,尸骨遍地。大河开掘好后,隋炀帝来到扬州,琼花却忽然凋谢了。百姓们也奋起反抗,最终隋炀帝恶有恶报,自刎在江都。和隋炀帝相比,乾隆皇帝的传说更多更富有生活色彩。有乾隆皇帝尝“鲫鱼宴”的故事,也有乾隆皇帝体验剃头的传说,从此以后,“扬州三把刀”名扬天下。扬州出才子,关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也就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上“叶先生坟前说书”——相传清代扬州有名评话艺人,叫叶霜林。说书的技艺十分高超,听书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要听霜林书,吃饭莫要停”,可以形容当时受欢迎的程度。而城外桃花庵中也有位会吹竹箫的和尚,名叫石庄,吹箫的技艺和叶霜林的评话并称为扬州双绝。两人惺惺相惜,约好互相献技。到了约定的时间,石庄先吹奏起一段竹箫,箫声入耳,风云变色,悲凉深沉,结束时余音袅袅,不绝如丝。但当叶霜林要表演评话时,却因他事打扰,不能当场献技。当叶霜林三月回来后,惊闻石庄已然逝世。为了信守承诺,叶霜林决定在石庄的坟前说评话。至高潮处,

落叶惊飞,松林起伏。叶霜林忽然喷出一口鲜血,倒在坟前。人们把叶霜林的遗体葬在蜀岗上,为了是让这两名知音能够朝夕相处。

淮安 九牛二虎一只鸡

在美丽的洪泽湖畔曾流传过九牛二虎一只鸡的故事。而今,这9尊铁牛只有5尊现存于世,虎、鸡已无从考证。万历六年二月,潘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道(明朝最高治水官职),他大筑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堵塞所有东溢决口,建成洪泽湖水库,蓄淮河的清水,用以“刷黄济运”。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安流,淮河畅出清口,运河畅通无阻,效益显著。明末清初的战乱,水利废弛,河道失修,黄河下游和清口淤积严重。安徽巡抚靳辅任河道总督(清代最高治水官职)时,将高家堰加高并延筑至今盱眙县的张大庄,建成了今天洪泽湖大堤的雏形。明清两朝,洪泽湖大堤虽经修建和加固,但还是多次溃决。为抗御洪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司马张遂宁等官绅承上命,在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铁牛,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要工段,以示镇水护堤。事过境迁,“九牛二虎一只鸡”也已鸡飞虎跑,只剩下五头铁牛零落在堤上任凭风吹雨打了。洪泽湖铁牛的铸造对我国古代治水史和洪泽湖水文及大堤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今天,这铁牛则成了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

徐州 英雄豪杰说不尽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徐州两汉文化举世闻名,由此也衍生出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高祖刘邦高唱着悲壮的《大风歌》从这片土地走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丰县城北三里,有个龙雾桥,它的得名就与刘邦有很大关联。传说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年轻时家贫种田为生。一个夏天的中午,刘太公在田里锄地,刘太太去给丈夫送饭,突然迎面刮起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雨如箭下。抬头看天,只见天空有一条青龙直向她扑来,刘太太惊叫一声倒在桥下,昏迷中只觉青龙在身上翻滚,如同触电,之后便失去知觉。刘太公得知消息后赶到桥下,把刘太太唤醒。她诉说了经过,知道是被龙“雾”了,从此刘太太就怀了孕,后来生了个儿子刘邦。刘邦坐了朝廷,成了真龙天子。那座桥就出了名,“雾龙桥”的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徐州有首民谣:“山上有座戏马台,山下有条马市街。”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另一

妩媚江南,动人传说,千古传唱诵至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b241718g6i8ss1cmu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