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水浒传》序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理:料理 B.便课其缚帚织席 课:督促
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毕:全都 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遇:碰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积而有之之谓 句读之不知
B.某甲于今若干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故为之文以志
D.吾友读之而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
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
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
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
C.《水浒传》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
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
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水浒传》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
闲适散淡,掩盖《水浒传》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4分) ▲
(2)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4分)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守 岁1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2。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1】嘉祐七年冬末,苏轼官于歧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馈岁》《别岁》《守岁》三诗以寄子由。 【注2】挝:敲打。
19.本诗前六句写岁不可守,不必守;中间六句写 ▲ ;最后四句写 ▲ 。(2分)
20.写诗作文都要讲究谋篇布局,内容安排,即所谓“章法”。试从章法角度赏析本诗。(6分) ▲
(三)阅读下面几段选文,完成第21-22题(6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21.在孔子看来,作为地方长官管理一个地区,应该依次完成那些任务。(2分) ▲
22.老子的执政观与孔子有何差异?请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老子与孔子的执政观予以评析。(4分) ▲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 ▲ 。 (《诗经·氓》)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 (3)且臣少仕伪朝, ▲ ,本图宦达, ▲ 。 (李密《陈情表》)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 。(李白《蜀道难》) (5) ▲ ,镜中衰鬓已先斑。 ▲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如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有人认为“艺术至上”,它启迪了生活,如王尔德就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不得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
宁波市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A(B凫读第二声fú,“隐密”应写成“隐秘”;C“镰柄bìng”读第三声bǐng,“摩砺”应为“磨砺”;D“憎zèng恶”读第一声“憎(zēng)恶”,“恭行实践”应为“躬行实践”。)
2.C(“尽管”应改成“无论”或“不管”)
3.C(《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这个长句内连续使用了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应改为逗号。)
4.D(A项宾语残缺,“作业”后面应补上“总量”或“数量”之类的词语;B句式杂糅,“新的动力”应删去;C项介词多余,可删去“对于”)
5.答案参考(1) 譬如苏轼,贬谪黄州,他能尽享夜游赤壁之乐;贬谪惠州,他能体验日啖荔枝之乐。
答案示例(2) 譬如杰克?伦敦,沙漠淘金,他挥洒着冒险的拓荒豪情;孤身远航,他汲取着磨难的艺术灵感。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自己特别熟悉的作家。学生所列作家符合乐观主义特质的给1分,所写事实与作家身份相符给2分,文采给1分。如果所列作家明显不具备乐主义气质或所列事项明显属于杜撰或张冠李戴,最多给1分。) 6.答案示例 “妈妈,我听同学说东钱湖边上新开了一家大型商场,这几天正在搞特价活动呢。我们可以先到东钱湖边上散散心,舒解学习工作的压力,再去商场买衣服,好不好?”
(这道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我”的对话要针对父母亲的矛盾争执而发,只要言之成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即可。教师根据学生对话内容的恰切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准确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C(A.原文是说有“一部分”存在于大脑皮层的布洛卡区(控制说话、动作和对语言的理解的区域)。B.原文只说“推理模型”和“顿悟模型”是两种认知模型,没有涉及哪个更高级。D.原文:眼睛不仅仅是外界万千事物的“感受器”,而且由于它与镜像神经元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理性器官”。)
8.D(如果没有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每一个猴子都要被火中的栗子烫一下后才长了记性;而有了镜像神经元,猴子们看见同伴的经历,自己就能明白该怎样做) 9.(1)镜像神经元的发现;(2)镜像神经元的认知价值;(3)镜像神经元的教育价值。
10.(1)难民:原指指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开原居地的人,这里指躲避警察巡逻的摊贩。
(2)良窳(yǔ):精粗优劣,这里指书的质量好坏。
(每个词语2分,这道试题在阅卷时适度放宽,只要能答对文中的意思,不提词语的
本义也可给满分)
11.(1)运用对比手法,点明无名书店只是台北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2)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3)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内容、语言、结构,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同:无名书店始终没有店名,没有店招,说明两位经营都没有广告意识,完全靠诚实
经营、低价促销来赢得雇客信赖。
异:“老老板”曾经经营过进口画册专卖店,火灾之后心灰意冷,对这家书店的经营
并不上心,书店在他的管理下书籍杂乱,环境脏乱;而“少年老板”当兵回来之后肯
用心整顿书店的经营环境,又在价格和服务态度上狠下工夫,生意比之前更加兴隆。
(“同”2分,“异”4分)
13.(1)作者买书,不是因为自己缺书或者贪图便宜,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2)作者买书,买书的目的与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买书的过程中,与书对话,与爱书人互动,体验到发现、理解、欣赏等人生的真趣。(3)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上的知识获得,而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或者审美上的自我满足。(每点2分,要紧扣原文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对于不涉及原文的漫谈式答案最多给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D(遇:投合)
15.A(A提宾标志 B至今:至今/在 C因/来 D表承接/表转折)
16.B(以闲谈为乐,而非以饮酒为乐。传闻不实,徒费口舌,是作者故意这么说,并非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