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紫金山天文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2:28: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紫金山天文台

地理位置: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钟山(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唯一的天文台,初期配备有口径20厘米的折反射望远镜和口径60厘米的反光望远镜,1937年后遭日本侵略军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藏有我国古代一部分珍贵天文仪器,拥有我国自制的60厘米折反射望远镜等。开展了对太阳、恒星、行星、人造地球卫星等的观测、研究工作,发现了一批新天体。 建筑特点:

天文台本部(总办公室包括大赤道仪室,紫台人称之为:大台) 系二层,取长方形,后连大赤道仪圆顶。上层为办公室、研究室图书会客室等,下层为储藏室、庶务室、工役室等。圆顶下层为照相暗室。整个建筑极具特色,它的大门被筑成牌坊式,上面覆盖有琉璃瓦,平台栏杆采用天坛式人造石栏都镂刻有蟠龙;大赤道仪室圆顶是由基泰工程师依据瑞士工厂活窗、活顶图样设计的,直径为8米,可谓中西合璧。内安设600mm反光望远镜,这是1934年向德国蔡司公司订购的,望远镜反光镜焦距为3米,加上卡塞格林副镜,焦距可达10米,附有一个石英制双层棱镜分光摄影器和观测升降机,价值12.2万国币,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望远镜。该建筑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22日冬至。原碑文由汪精卫题写,后被毁。现为张钰哲1984年按原碑文重书。

子午仪室

是紫金山天文台最早落成的建筑,为安设子午仪而建。下层有一地下室,安设电气主钟二具,这是因为天文钟和子午仪关系最密切,放在一起最是相宜。地下室用木屑填实四周,温度终年不变。子午仪室活顶、活窗由上海远大铁工厂根据瑞士制子午仪工厂附来的图纸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21日夏至。碑文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题写。

小赤道仪室(包括太阳分光仪室)

小赤道仪室圆顶直径5.5米,由上海礼和洋行在德国制造,制成后运来由中国工人自己安装。安设200mm折光赤道仪一座。有研究室、太阳分光仪室、照相暗室等。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23日秋分。

变星仪室 变星仪室高四层,上部圆顶直径四米,内设100mm罗氏式变星照相镜一具,下部有研究室、暗室等。仪座高十二米,方形中空,这样可以把日光从塔顶反射到塔底,预备日后增设太阳分光仪之用。变星仪室圆顶由天文所金氏和宏记土木模仿小赤道仪圆顶自己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21日春分。碑文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在1966年被毁。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严济慈于1984年紫金山天文台50年台庆时重新书写的。

另外还有大宿舍(职员宿舍)和小宿舍(所长宿舍)、大门及传达室、警卫室、配电房、蓄水池和气象塔等建筑。各部建筑的造价如下:天文台路约二万五千元,天文台本部约五万元,子午仪室约三万七千元,小赤道仪室一万三千元,职员宿舍约三万五千元,所长宿舍约一万五千元,变星仪室约一万二千元,其余建筑一万余元。总计约十九万元。

1934年的夏天,紫金山天文台的主要建筑已基本完工,天文研究所人员告别了位于鼓楼的临时所址,迁到山上办公。揭幕典礼在1934年9月1日举行

搜索更多关于: 紫金山天文台 的文档
紫金山天文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ehyf7pxbj3pebe0io3703gjy5zd2f00lr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