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重点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18:4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安老师助学中心·值得你信赖 天津自考升本·优质专业品牌

(3)在屏幕上创建自定义工具栏 273.信息的输入包括: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录入两个部分,采集就是确认和获取新产生数据的过程;录入就是把源数据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信息,并保存在外存储器中的过程。

274.批处理:就是先把数据采集到一个文件中,待检测合格或计算机空闲时,再把数据文件中的数据一次性地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

275.联机处理:是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 276.信息输入的原则: (1)源点输入。 (2)统一输入。 (3)数据简洁。 (4)用户界面友好。

277.“一次输入”原则:因为多次输入同样的数据,难免不出现数据的不一致性,或者格式的不统一性。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享用,是最经济、高效、可靠的方式。

278.输入数据的校验:静态校验、重复校验、界限校验、逻辑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存在校验。

279.计算机数据校验的实现:逻辑校验、重复校验、界限校验、匹配校验、存在校验。 280.界面设计的原则:

(1)可靠性高、容错性好。 (2)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3)风格一致,布局合理。

281.数据源:是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视图、查询或临时表。

282.布局:是用来定义报表输出格式的文件。布局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

283.报表输出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屏幕上显示,我们叫做预览;另一种是在打印机中打印,可以叫做硬拷贝。

284.处理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285.IPO图: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输入-加工-输出” (IPO)图。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

286.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实施的依据。

287.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1)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 (2)数据库设计说明;

(3)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 (4)代码设计说明;

(5)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6)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 (7)实施费用估计。

288.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 (1)建立系统平台

(2)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3)基础数据的准备 (4)管理流程重组

289.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例如Visual FoxPro)来编制程序的工作。 290.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 (1)正确性。最基本要求 (2)可理解性。 (3)可维护性。 (4)可靠性。

29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

292.语法错误:通常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

293.系统错误:往往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

294.逻辑错误:指那些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这些错误系统一般很难自行检测出来。

295.窗口功能:跟踪窗口、监视窗口、局部窗口、调用堆栈窗口、调试输出窗口。 296.调试窗口按钮:运行、单步、单步跟踪、运行到光标处、继续执行、跳出。

第 13 页 共 16 页

297.捆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大特征是强调构成事物的每一个对象,描述的是每个对象的属性与方法。二者设计在一起,也称捆绑。

298.对象: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事物)都是对象。 299.类: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对象的集合。

300.属性:所谓属性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

301.事件:就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它一般由用户或系统来触发。

302.方法: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就是它的方法,因为一种功能必须是由一个过程(或叫函数)来支持的。

303.过程:可以说就是一段程序(有时也叫方法程序)。 30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1)封装性。 (2)可扩展性。 (3)多态性。 305.多态:就是在程序中同名但是具体功能不同的方法可以共存。实现多态有两种方法,那就是“覆盖”和“重载”。

30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当具有以下模块: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陆界面、数据库、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检索界面、帮助功能、项目文件。

307.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

308.项目文件:它是应用系统中每一个任务的控制中心,提供了对于任务中所有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功能。

309.连编:用于将项目文件编辑成应用程序文件或可执行文件。

310.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最终审查。

311.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312.错误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功能错误。 (2)系统错误。 (3)过程错误。 (4)数据错误。 (5)编程错误。

313.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1)成立测试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组分立。 (2)精心设计测试用例。 (3)进行回归测试。

(4)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

314.回归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错误的软件,经修正后,要用原来的测试用例在进行测试称为回归测试。

315.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1)单元测试(模块分调) (2)子系统测试(模块联调) (3)系统测试 (4)验收测试

316.系统切换:就是指新系统替换老系统,即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行的过程。 317.系统切换的四种方式: (1)直接切换 (2)平行切换

(3)试点后直接切换 (4)逐步切换

318.系统切换的主要工作: (1)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

①用户操作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 ②计算机操作规程 ③程序说明书 (2)系统初始化

319.信息中心: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就必须要由人和组织来管理,这个组织在不同的企业中称呼不完全一致。有的称为信息中心、计算中心;有的称为信息部、电子部、信息处等。

320.集中式:是指将所有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全部集中于统一的信息中心,企业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需求都有信息中心负责提供。

321.集中式优点:统一的、集中的、专业化的资源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全部信息资源的协调和平衡;系统具有整体性,有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和操作规范,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控制。

安老师助学中心·值得你信赖 天津自考升本·优质专业品牌

322.分散式:的极端形式是将信息资源分别置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之下,信息系统开发活动、开发人员、数据存储都采取分散的形式。

323.分散式的优点:能满足各部门内部的信息需求,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控制、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

324.信息中心的任务:是负责总体规划、协调,全局数据库设、维护以及指导各部门用户的开发、维护工作。

325.信息中心各组成部分:系统开发组、系统维护组、计算机运行组、数据库管理组、网络组。 326.安全性:是指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327.可靠性控制:主要指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328.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

(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遭泄密和破坏。 (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 (4)硬件故障。

329.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 (1)物理安全控制。 (2)人员及管理控制。 (3)存取控制。 (4)数据加密。

330.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

331.信息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332.实用的可靠性措施有: (1)设备冗余技术 (2)负荷分布技术 (3)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333.双工方式:是指一台设备联机运行,另一台同样的设备处于脱机后备状态或处理其他事务。当联机设备发生故障时,可将脱机设备切换为联机运行。

334.双机方式:则是由两台同样的设备并联完成相同的任务,处理相同的信息,然后比较两者的处理结果,相互校对。只有当处理结果一致时,才可认定处理是正确的,可继续进行;如处理结果不一致时要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双机系统下有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另一台可照常工作。

335.系统评价:系统转换投入运行后,运行结果是否达到开发的预期目标,还存在哪些缺陷,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称为系统评价。 336.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驱动因素,有以下三种:

(1)降低库存、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提高产品响应市场的能力。客户的响应速度和灵活度、订单履行率等。 (3)提高集团管理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337.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

338.性能评价指标:

(1)提供用户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2)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3)系统运行效率 (4)信息中心工作质量

339.系统维护的目的:保证系统正常而可靠的运行,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和提高,始终处于正确的工作状态。

340.系统维护的内容: (1)应用软件维护 (2)数据维护 (3)代码维护 (4)硬件设备维护

341.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是指对已开发投入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局部修改或改进的活动。 342.重新开发:则是指对正在运行的系统要进行重大的改动,需重新开发一个新系统来取代它。 343.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344.完善性维护:就是在应用软件系统使用期为不断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进行的维护工作。

345.适应性维护:是指为了让应用软件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346.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第 15 页 共 16 页

(2)数据库的正确性保护、转储与恢复; (3)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347.重组织:按原设计要求重新安排记录的存储位置。 348.重构造:改变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349.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 (1)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2)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3)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4)文档管理制度 (5)应用软件维护制度

搜索更多关于: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重点复习资料 的文档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重点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zej81xfnp97tl37kuug5o77k30e8m00qs7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