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新疆大学生培养班
教学研究能力培养论文
题目: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
姓名/学号 阿依帕夏·托合逊/11880252 班
级
培训三班 潘芳
2013年10月16日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经济管理学院 2013 年10月 兰州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
阿依帕夏·托合逊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在纵观幼儿音乐教育现状之后,提出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三类方法,即倾听、交流和韵律体操。同时,对于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也加以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反应系统和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关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该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
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还有,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幼儿音乐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2.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聆听——接近音乐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乐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
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2.1.1 击瓶辨音色
运用瓶子依次排列,并在每只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用小棍敲击,引导幼儿听,并让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声音是出自哪一个瓶,辨别音色的高低。使他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听觉刺激越多,发育得就越快,听觉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多找一些动听的音乐吧。 2.1.2 打击乐器辨音色
玩各自打击乐器,让幼儿分辨乐器的音色品质,小铃声音清脆,鼓的声音有力,钹的声音有回声感,传得远。 2.1.3 听辨大自然的不同声音
带孩子到郊外,听听大自然的声音,水流“潺潺”声,树叶“沙沙”声,划船“吱嘎吱嘎”声,水牛“哞哞”声?? 2.1.4 听辨生活中声音
回家找一找哪些声音象唱歌?水浇开了的笛鸣声,街头爆米花的声音,过节的鞭炮声,小鸟唧唧叫声,外公睡觉打呼噜声。
通过找寻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节奏,培养聆听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感的敏锐度,幼儿会自己去找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声音。
2.2 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孩子们都拥有—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2.2.1 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还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也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