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1:40: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朗读背诵的心理活动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要求眼到、心到、口到、耳到。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就能认真观察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使用语言材料,自然能取得培养语感的功效。因此朗读背诵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其中的精彩片断,文章的精妙之处自然烂熟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

背诵还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 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

4、死记活用 提升写作

人们常常给背诵扣上一个“死记硬背”的罪名。孰不知背诵还能提升写作能力。幼年的莎士比亚要在天不太亮的时候,就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去,念拉丁文,背拉丁文,也是用强迫记忆这一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在谈及语言的学习是说到:“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变“活”起来了。”这样写起文章来当然得心应手。

二、课程的名称:选修课

(1)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兴趣教学;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关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能力。

(3)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更多地采用调查研究及专题研究的教学方式,促进教法和学法的改变;

5

(4)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既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课程具体实施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美文精段名篇等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美文精段名篇、欣赏古诗词美文精段名篇的能力,重视学生背诵的习惯,从中有所积累和体味,进而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

2.探索背诵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背诵。

3.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阅读、理解、鉴赏浅显文言文和古诗句的能力。

4.编写出初中阶段背诵校本教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背诵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几种背诵的有效方式: 瞄一眼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背诵时,快速瞥一眼,然后继续背诵。此法可以用于背诵古文和名篇。七年级的同学在他们听写之前,可让他们使用瞄1分钟法,然后听写。

情景再现法:这种方法使用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此法特别适用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和比较难以理解的文言文。用情景再现发法记住的东西,往往不容易遗忘。如《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可让学生从环境的清幽、往来人物、生活高雅等三面加以想象,这样记住的知识不易忘记。

情感背诵法:为什么学生喜欢背古诗,却不愿背古文。我想他们除了文章的长短之外,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古诗的节奏感很强,有一种内在的音乐美感。“五绝”“五律”每句为2拍,如“春眠/不觉晓,

6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绝”“七律”每句为3拍,如“秦时/明月/汗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另外,优美的散文片段也可让学生采用此法进行背诵,能发挥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切割背诵法:我们大家都知道:吃东西要先选好吃的吃起,做事要从容易的做起。同样,学生在背诵时总喜欢背短一点的。既然这样,我们教师为什么不用分割的方法让学生分几次背完全文呢?假如他们每个语段都很熟的话,我以为他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会很差。如:《核舟记》一文中,课后要求背诵第二、三、四两段,这时可让学生采用此法——切割法进行背诵。实践证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较记忆法:在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时,总是比较难理解词语在句子当中的意义。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罢?”一句中的两个“赤裸裸”的理解。这时就必须比较区分,结合人们生活实际,能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组词记忆法、同桌一唱一和法、5分钟比赛记忆法、编歌词法、讲故事法等等。

(2)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摸索出积累、背诵古诗词、古诗文、美文、精篇美段以及名言警句等的方法。

(3)在学生中开展背诵、积累比赛,通过引导学生背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名篇、名段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品味优秀诗文的鉴赏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调查表、谈话和问卷等形式接触和了解教育对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该课题的分析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对策,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经验总结法:确定研究内容对象,收集经验材料、筛选、归纳总结。

7

4.案例研究法:观察班级某些特别爱好背诵的同学或一些特殊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跟踪调查,作些特殊案例的分析。

(四)课程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两年。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9.2):

(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背诵意义和方法的讲座,明确背诵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开题实施研究。

(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9.3——2010.4): 开展实验,深入研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 具体措施

1、背诵的时间:每周的早读前15分钟,每节课前三分钟、每天中午快上课前十分钟。

2.各班级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散文、或用格言警句、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丰富橱窗内容。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积累的活动成果,有书法展、有读书笔记等等。

(1)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背诵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每天将一段背诵的内容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学习委员带领大家课前背诵,直到上课铃响。

(2)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班级板报中,都刊出一首古诗或美文欣赏,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3.背诵内容选择范围:新课标规定的初中学段学生必读、必背篇目以及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唐诗、宋词、元曲、《论语》、

8

《初中语文背诵与积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5513f5ky8ojis8frc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