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内容:
13册:人物漫画(线条)、秋天的收获(色性)、小型雕塑(泥塑、泡塑); 15册:风景速写、国画山水意境;
17册:人物动态速写、色彩风景(装饰画);
14册:黑白装饰画、纸版画邮票艺术、国画花鸟小品; 16册:结构或调子素描、版画插图、京剧脸谱; 18册:结业创作、展览; 三、教学评价:(造型能力) 1、对美术课的兴趣态度;
2、运用以线造型方法,练习速写、漫画、卡通画; 3、体现物象的比例、透视关系; 4、在造型活动中运用构图知识;
5、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 6、运用中国画方法进行表现; 7、浮雕、圆雕的制作(多种材料); 8、明暗造型练习; 9、版画制作学习;
10、认识美术语言在造型中的作用;
(三)设计应用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内容:
13册:资料册制作、中国结、服装展示、卡通画、乡土材料制作; 15册:艺术与科学关系、公共设施设计、乡土材料发现与创造; 17册:生活日用品设计(台灯、钟表、包装、交通工具、家居装饰);
14册:线材造型、编织、壁饰、藏书票设计; 16册:奥运设计(体育美术)、封面设计、字体装饰;
18册:标志设计、校园美化、设计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招贴画; 三、教学评价:(设计制作原理运用) 1、有序的工作方法与习惯; 2、多种材料、工具运用; 3、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4、色彩对比、联想练习;
5、立体构成练习(线、面、块); 6、废旧材料、乡土材料加工利用;
7、运用形式原理,理解节奏、韵律之美;
8、各种设计练习(招贴、封面、产品包装、装潢设计、服装效果图);
(四)综合探索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制作,通
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主题活动) 13册:同一蓝天下(生存环境)、节水活动、家乡风光摄影、电脑绘画; 15册:欧洲你好、家乡民俗摄影、电脑招贴设计; 17册:美洲你好、民族民间美术(唐装)、电脑网页设计;
14册:亚洲你好、绿色延庆、学校形象设计;
16册:非洲你好、主题手抄报设计、电脑图文编排;
18册:大洋州你好、雕塑公园欣赏、数码摄影、陶艺学习; 三、教学评价:(认识与实践)
1、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表现生活与环境,用美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调查美术与生存的关系,用文字、图象记录其结果。 3、关注校园、社区环境美化(壁画、雕塑、喷泉),改进功能与设计。 4、春节书写对联,参观美术展览。 5、本地区工艺品调查与发明创造。
6、合作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的学生自评。
7、教师在课堂的观察记录(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表达交流)。
8、建立学生艺术学习资料册(档案袋),加强过程评价。 (2)学生美术基本素质检测问卷提纲
从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方面,侧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7—9年级)
1.喜欢观赏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知道珍视家乡的古迹并发现其意义。
1.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2.欣赏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对现代设计和环境艺术产生兴趣。 3.认识常见的符号和标志,知道尊重世界文化遗产。 4.主动接触优秀书法、摄影作品、并能从中感受美。
5.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写出自己看法的评论文章。 6.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7.能运用美术语言(线、形、色、肌理、空间、明暗等),借助各种媒材表达自己创意,丰富艺术体验。
8.能运用艺术方式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0.运用美术技能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活动中,连接与互动寻求联系。 11. 策划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吉祥物设计、标志设计、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12. 外出旅游活动(科技夏令营),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多姿多彩的提袋和背
包,旅行团队的标志和旗帜,摄影展示出游活动。 13. 布置理想的家居(纸模型或小天地的摄影),平面布置图、主体墙设计、整体设
想,装饰布帘的色调、图案,柜架的设计、陈设的品味。
14. 书的奥秘:书籍封面,装帧艺术、插图的收集、藏书票与书签设计,为自己的
藏书分类。
15. 奥运精神(体育题材雕塑、绘画、摄影、邮票收集)体育场馆模型设计,体育
纪念品设计,招贴画、服装、大众健身的摄影、绘画等。 16. 创建绿色社区环境:平面图、立体模型、照片资料。
①公共设施设计:汽车站、电话亭、路灯、公共座椅、垃圾桶。 ②公益招贴画:节水、绿化、环保、人文。
③社会调查:运用对比图表显示,时间、空间、状况、人口、资源、沙化等。
备注:本提纲从感知与欣赏(60%)、创造与表现(30%)、评价与反思(10%)三个部分进行考核。每年从各学段中选择4—5个问题,进行问卷检测,可开卷,也可闭卷。 检测成绩记入学年成绩册。 (附学生美术素质检测表)
四、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阶段目标总体为块状。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参与态度、审美知识、能力、形象思维、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查。 1. 在全县学校中推行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的举措。每年开学初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
录夹》适用于所有学生,由学生自我记录、自我积累、小组评价。学年末交由学校存查、每年一册、三年总评(各校可选优秀者数名存档,表扬嘉奖特长生) 记录夹内容包括:
①. 学生姓名、照片、爱好、简历
②. 艺术课单元作业:设计方案、草图、研习记录、搜集的资料。
③. 活动表现:(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要从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
能、认知水平、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评价)
2. 评价操作方法及毕业会考制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提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艺术学科为考查科目。评价要以学生的美术学习客观事实为基础,加强过程考查,重视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形成
①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查,每学期一次。内容包括:
1、平时学习:100分(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提问练习法、作业排序法,单元作业占60%) 。情感态度:(态度表现、问卷法、参观展览、展演,学习态度占30%) 。行为习惯:(自评、互评、观察法、语言、仪表,自我评价占10%) 2、笔试测验:100分(期末考试)
② 综合性评价、结果考查,每学年一次。由定量(笔试成绩2次)与定性(平时表现
2学期)综合成绩240分以上为及格,320分以上为良好。 ③ 实行初三学生毕业美术会考(不及格学生需要补考)。
中学生美术素养指标
学校 班级 姓名 项目 指标内容 A 知识技能 1了解美术内容、现象及社会价值和作用。 2了解美术创作过程与方法。 3能进行手绘线条图像和色彩搭配实践。 4 认真完成作业,运用媒材,美化生活 5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发展。 6创造品质:有求知欲好奇心,能解决实际问题。 7视觉感受敏锐,对形象思维积极反应,大胆表达情感 情感8独特审美趣味,艺术化生存,个性发展。 态度 9活动参与积极主动、有兴趣爱好。 行为习惯 10心理健康:仪表、语言、人际、环境、自我评价。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B C D 权重 等级 考评成绩 注:评价要从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四种能力上,适合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体现多维性 和多级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促进学生的发展。(考核60分以上为及格)
200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