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模式:
1、企业自营物流:是基于供应链物流管理,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经营 管理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实现产品增值、增强竞争优势
适用: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批发企业经营的B2B电子商务网站、 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较大业务规模的电子商务公司
优势:实现对电子商务企业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交易成本、 实现与公司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实现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及时了解、避免 商业秘密的泄露、提高品牌价值
劣势:增加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配送效率 低下,管理难于控制;配送规模有限,专业化程度低且物流成本较 高;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2、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模式主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 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是有一 定规模的物流设施设备(库房、站台、车辆等)及专业经验和技能的 批发、储运或其他物流业务经营企业)
产生原因:社会分工、“归核化”战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出现新 特点;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物流企业自身竞争激化
适用: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
特征: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 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企业之间是物流 联盟关系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意义:对于企业的意义:优化整个物流供应 链、有利于企业开展虚拟化经营、降低商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缩短了流通时间,加快了资本周转速度;减少 社会资本对流通环节的投入
3、物流一体化: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供应链内迅速移动,并使参 与的各方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以物流系 统为核心、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宏观物流 一体化
4、物流企业联盟:物流企业联盟是指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 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物 流伙伴关系。特征:相互依赖、分工明晰、强调合作
5、第四方物流: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协调者,调配和管理组织本身 与其他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 决方案
产生原因:第三方物流自身能力的限制、企业物流需求的变化、进 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需要
特点:1、第四方物流提供了一个综合性供应链的解决方法,以有 效地适应需方多样化和复杂的需求,集中所有资源为客户完美地解决 问题(供应链在建、功能转化、业务流程再造)2、第四方物流通过影 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即与类似外包的供应链的区别之一在于其 能够为整条供应链的客户带来利益(利润增长、运营成本降低、降低 工作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
特征:是供应链的集成者、整合者、管理者;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 来进行增值;第四方物流的解决方案有四个层次:执行实施变革再造 电子商务模式B2B、B2C、C2C、O2C
1、B2B:指企业与企业间通过互联网,局域网,在自动交易平台上完 成的交易活动。
特点:行业化突出,专业性强;高透明度,高效率,低成本;相对 B2C,配送和结算较容易
优势: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成本、节省周转时间、扩大市场机 会
交易模式:销售方控制市场模式、购买方控制市场模式、中介方控 制市场模式
2、B2C:企业通过Internet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务活动
优势:B2C购物没有任何限制、购物成本低、个性化服务、网上商 品价格相对较低、网上商店商品种类多、商品容易查找、网络商店服务 范围广、建设成本低
困境:交易数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利润空间不足,价格 战严重;缺少传统资源支撑,导致整个交易成本上升;物流水平有待提 高;支付机制待完善
3、C2C: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其他消费者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优势:最能体现互联网的跨时空,跨地域的特点;运行成本低,无 需实体商店和仓库,没有中间环节;突破了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完成交 易,提高了交易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可以借助拍卖的价格机制实现最大 限度的符合双方意愿的交易。同时,庞大的互联网人群,使一笔交易达 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构成要素:买方、卖方、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提供平台、监督管 理、提供技术支持、为买卖双方提供保险、借贷等金融类服务)
4、O2O: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将线下商务的 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 用,再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现实世界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那里完成消 费
优势: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可以 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在服务业中具有优势, 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时获知;将拓宽电子商务的发 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
发展趋势: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趋势;用户需求与资金链的博弈; O2O百花齐放;注重线上线下一致性;从单纯的信息中介向交易平台 发展;本地化、社交化、跨界融合
B2C与C2C存在的困难:配送响应慢、配送成本高、服务区域有限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物流是电子商务系统 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执行保证、物流对电子商务有促进 作用;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电子商务给物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电 子商务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多功能化、电子商务促进增值性物流服 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商务促进物流技术水 平的提高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功能更加完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物 流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强调多方合作,共同经营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点: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管理网络化、 物流管理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物流管理柔性化、电子商务下的物 流管理发展趋势是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纵深化(基础设施、支撑网络、企业对电子商务 的深化认识)、专业化(专一化的网络有不可替代性,顾客忠诚度高, 将自身优势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化(自然条件,经济发 展,文化风俗)、融合化、规模集约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大众化 (网上消费称为未来消费的重要渠道)、全球化、国际化(投资热点)、 个性化(个性化信息定制需求强劲)
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性;观念转化;技术问题、网络局限 化;隐私权保护;经济与费用问题;基础设施、电信体制问题;政府引 导问题;物流不畅;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自动化仓库系统、搬运机器人、自动导引车、物流 标准化技术 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的构成:固定资产成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作 业成本(运输、仓储管理、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 理费用)、人工费用、企业经营管理费用
运输与配送的异同点:共同点:运输和配送都是线路活动
不同点:活动的范围:运输主要是指大范围内的空间位置移动;配送一 般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大城市之内的小范围空间位置转移
功能与作用:运输是以实现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转移为
主,运输途中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存储功能;配送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 物品的近距离位置转移为主,但同时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而增加加 工、分割、包装、存储等功能,因此配送具有多功能性
目的:运输的重点在于实现两地之间货物的安全转移,其最高
目标是在成本控制箱达到最高的运输效率;配送的重点在于保证进货、 储存、分拣和配货、配装和送货、流通加工、送达服务、信息处理各环 节的正常运行,并做好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其最高目标是实现良好的服 务质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运输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滞 后;缺少信息共享机制,物流信息网络分散;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支持 力不足
电子商务配送中心的特点:物流配送组织网络化,反应速度快;物流配 送经营市场化,功能集成化;物流配送手段现代化,服务系列化;物流 配送管理法制化,配送作业规范化;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配送目标系 统化
物流成本与质量的“二律背反”现象:物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但 要提升物流质量,又会带来物流成本的上升,即物流成本与质量存在“ 二律背反”的现象:系统中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产生的同时伴 随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物流质量与平衡之间的平衡: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地强调 服务水平而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而 忽视企业和客户的需要。通过协调物流服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找两 者之间最佳的平衡点;通过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寻找各功 能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能自动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威 胁的能力。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通常分为偶然的、被动的和主动的三种 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危害的形式:侵入、修改数据、修改程序、冒充合法 用户、病毒与恶意攻击、线路窃听
电子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以Internet为平台,以电子商务为手段, 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和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 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将供 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 和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势: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开拓 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增长,提高营运绩效;有利于 分享需要的信息,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
(1)推动式供应链: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 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 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方法,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较高,对需 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
(2)拉动式供应链: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低,对需求 变动的响应性较快。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全球化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小 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物流质量最优化 快速反应(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 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其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 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的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
QR成功的条件:革新企业的经营意识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零 售商主导、信息公开、明确分工协作的范围和形式、事务作业无纸化自 动化)、开发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前提条件)、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 伙伴关系、信息共享、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库存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QR的效果:价格政策更加灵活、运用更短的供应 链降低产品的处理成本、根据订单生产,可以减少库存商品贬值带来的 影响、提高运营绩效、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 有效客户反应(ECR):是以满足客户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为 原则,由供应链组成各方面协调和合作,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反应,使提 供的物资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QR与ECR共同点:贸易伙伴间商业信息的共享;商品贸易方进一步涉 足零售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 EDI来进行,实现订货数据或出货数据的传送无纸化 QR与ECR不同点(手机)
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分析比较(手机) 第四方物流运作方式(手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