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艺术
【摘 要】班主任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些简单、平凡的小事。班主任应该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把班级常规工作做精、做细、做实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和效益的保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批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如果教师是万能的,世界就不需要监狱了,把它们全改成学校就行。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要达到这种境界,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批评的艺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班主任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增加今后教育、转变的难度。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时,特别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新变化)。它表明批评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诸如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举例来讲,针对多血质的学生,班主任运用高亢的语调和采取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受到震动,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宜用在抑郁质的学生身上,那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自信心,更加萎靡不振。
批评学生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比如,对于所犯错误严重而影响范围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就宜在班上进行公开的处理。在进行公开处理时要事先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以免突然宣布决定,使学生一时接受不了而作出不可意料的行为。又如,班上的学生如果所做不良行为的事实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