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高中生物同步讲义必修三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23:24: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体验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解释植物的向光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3.概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19世纪末)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实验a 实验b 实验c 实验d 不做处理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去掉尖端 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用锡箔罩子罩上尖端用锡箔罩子罩上尖端 胚芽鞘直立生长 下面的一段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分析:实验a和实验b对比,自变量为尖端的有无,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实验c和实验d对比,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接受光照,实验结果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部。 (3)得出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当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年) (1)实验过程及现象

①现象:不生长不弯曲;②现象:向光弯曲生长。

(2)实验自变量是尖端和琼脂片。

(3)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914年)

(1)自变量是尖端放置的位置。

(2)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在黑暗中可以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不足之处:无法证明这种影响是什么,即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4.温特的实验(1928年)

分组 处理过程 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组 琼脂块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朝对 侧弯曲生长 (1)自变量: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2)结论: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对照组 琼脂块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不弯 曲也不生长 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吲哚乙酸(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6.植物激素的概念

人们把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特别提醒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针对胚芽鞘的一

系列实验的重要结论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②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④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⑤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最新高中生物同步讲义必修三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3g557qtcs9sc9l3ppnv1xep036fc3019a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