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支撑,大力推进数字化试题库建设,支持随学随考,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学习评价服务。
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将学习者正式、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认证兑换成相应成绩或学分。逐步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与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服务模式改革
适应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改革过分依赖系统内部办学的传统服务模式,建立内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外部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构建完善的基于网络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建设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信息化远程接待服务团队,加强对学习者的教学互动和学习跟踪记录,为学习者提供体贴周到的个性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枢纽作用,开设网上大讲堂,免费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讲座、网络公开课,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检索、订阅、推送、应用、评价等服务。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出版机构、行业企业、社区等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包括专业与课程开设、远程学习支持、相关教育培训与教育产品、招生与就业等信息的汇聚、发布,以及相关信息咨询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指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各项建设工作。成立国家开放大学顾问委
员会, 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先生、英国开放大学原副校长约翰·丹尼尔先生等担任高级顾问。成立国家开放大学理事会,负责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及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学术委员会和质量保证委员会,保证学术和教学质量。
(二)经费投入
加大中央财政对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经费投入。前期网络平台、学习资源等建设经费,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筹解决,预计2011年投入经费1.5亿元。教育部将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建设内容纳入教育信息化整体战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予以经费支持,相关建设项目政策、经费向国家开放大学倾斜。
(三)政策支持
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应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国内一流大学参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学位条例和国家开放大学的具体情况,赋予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七、计划进度
(一)第一阶段(2011年)
2011年初,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提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审议。6月报教育部审议批准。
2011年下半年,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试点运行。依托44所省级电大,分期分批成立地方分部;与相关部委、行
业协会、企业合作建立若干行业、企业学院;与若干所大学合作,成立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
2011年12月,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试运行;建设和集成一批数字化优质学习资源;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启动学习成果认证试点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2-2015年)
完成国家开放大学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建设工作,形成立体交叉、覆盖全国的组织架构。在教育部领导下,与相关教育机构合作,逐步发展壮大国家开放大学。
网络平台建成并平稳运行,建成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国家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全面运行。
形成基于网络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服务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管理、远程支持服务和技术团队。
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全面运行,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机制基本确立。
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明显成效,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第三阶段(2016-2020年)
体制健全、机制灵活、运转有序、覆盖全国、规模宏大、基于网络的国家开放大学全面建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