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三单元 陆地环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4 8:06: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例2、如下图所示,思考:

①汛期:夏季

②主要影响因素:气温

③1-2月断流原因:气温在0℃以下,融冰终止,补给中断。 ④A时段径流减少原因: a、蒸发加强 b、灌溉用水增多

例3、如下图所示,比较珠江水系与长江中下游水系的河流径流。

珠江水系 长江中下游地区

A、锋面雨(梅雨) B、台风雨 珠江水系与长江中下游水系的比较: 共同点:径流总量大

差 别:珠江水系汛期早,汛期长

例4、下图a、b径流曲线分别表示水库修建前后某河流的径流情况,分析以下问题。

A、地下水补给

补给 B、积雪融水补给(3、4月) C、雨水补给(7、8月)

a、水库修建前

径流曲线 b、水库修建后(水库下游段)

c、地下水补给径流(洪水期减少) 拦蓄洪水,削减洪峰 3、4月

水库的化害为利 7、8月

调节径流季节变化,枯水期向河流放水,满足灌溉、航运、发电等。

5

思考:①5月份径流锐减原因:春季灌溉用水大增;

②////面积表示水库放水比≡水库储水还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水库放走了往年的储水;旱情严重。

③该年河流的最大一次洪峰出现在8月初。 ④水电的弊端:枯水期水能减少,发电量锐减; 对策:水电与火电并网,以弥补枯水期电力不足。 3、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①季节变化:由于补给量的变化所致。

年雨型气候区,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②年际变化:丰水年与枯水年之分,与气候类型,太阳活动有关。 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年际变化大。

年际变化在我国南方小于北方(北方雨季短,多暴雨),东部季风区大于西部内陆。 4、关于河流的几点思考:

①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处决于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

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水 ②凌汛:a:冬季河水结冰或上游河段先解冻而形成冰坝、涨水现象。

b:凌汛季节:冬季河流封冻至次年春季解冻。

c:黄河凌汛主要河段:上游段的甘、宁、内蒙古河段;下游的山东段 d:典型河流:中国黄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向高纬方向流)

③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意义:

生态意义:保护了洞庭湖及其生态环境。

社会意义:增强了洞庭湖对长江的调蓄作用,减少了洪涝灾害。 经济意义:利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洪灾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④河流断流的思考:

a、内流河冬季(0℃以下)融冰中止,河流补给中断而断流。

6

b、季节河:补给在干旱季节减少或中断,蒸发加强。(如:澳大利亚) c、黄河断流的思考:

断流原因:从自然角度上看: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加强。

(上中游干旱或半干旱)

黄河径流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春季断流更突出) 下游为地上河,河流补给少

人为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流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用水巨增;

上中游争水,截水,缺乏黄河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技术落后。

危害:黄河下游水资源减少,影响其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

危及下游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心理。 ⑤河流上、下游段的差异性:

上游:“V”形,流水侵蚀为主。 林业为主,注重水土保持。

下游:“U”形,开阔,平坦,流水沉积为主,种植业,主要农业区,注意盐碱化,洪涝灾害防治。

⑥河流补给类型的多样性和季节差异性:

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春、夏两季的补给情况,分析: a、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雨水补给 。

b、地下水补给夏季比春季减少的原因是:

夏季,河流雨水补给大增,河床水位上涨,获地下水补给减少 。

c、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C )

A、西北内陆 B、华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7

四、地下水

1、地下水的概念和来源:

①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的水,分地下咸水和地下淡水。 ②地下水的来源:a、降水下渗在土层和岩石空隙;

b、空气水汽凝结(干旱地区,但仍需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聚集); c、原生水:岩浆活动中,H、O的结合。 2、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含水层(是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空间)

①含水层:砾岩、砂岩、砾石层、土层、堆积层、断层面(透水性能好) ②隔水层:页岩、板岩、石灰岩、粘土层、花岗岩、大理岩。(不透水) 思考:水库库容区的岩性应是坚硬,不透水。

例:三峡库区 是花岗岩——坚硬,不透水,不渗水,有利于蓄水。 没有断层——不渗水,大坝安全。 思考:水库选址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为什么? 3、地下水按埋藏特点的分类: 补给区与补给 排泄区与排泄 埋藏条件 运 动 水量、水质 保 护

8

潜 水 全 区 域 大气降水、地表水(河、湖水) 全 区 域 蒸发、植物、人类开采 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 从高处向低处渗流 流量不稳定、易受污染 全区域植被、环境保护 承压水 远处潜水区 同潜水 远处透水层,断层面(泉水) 人类开采 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 流量稳定,水质较好 补给区植被与环境保护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三单元 陆地环境 的文档
第三单元 陆地环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ql3r920bx99g5n14by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