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力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变质作用 地震 风化作用 侵蚀 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作用 变而产生的热能) 外力地球外部(太阳辐射,其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思考: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①同时进行,共同营造地形。
例: 华北平原:地壳下降,泥沙沉积。(冲积平原)
长江三峡:巫山上升,长江河水侵蚀,切割。
②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一者占优势。 例: 青藏高原:内力作用为主。(水平运动)
黄土高原:外力作用为主。(侵蚀) ③内力作用强度影响外力作用强度。 例: 地壳上升:同时侵蚀作用加强。
地壳下降:同时沉积作用加强。 ④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变动起主导作用。
使地表趋向平坦,削高填低。 作用 次是重力能) 2、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很迅速,很激烈(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往往成自然灾害——地质灾害。
17
2、地壳运动: 水 ①大西洋的形成和加宽 平 岩层沿平行于地表的方向的运动 运 动 垂 使岩层拗陷或隆起,引起直 岩层做垂直于地表方向的运动 运 迁 动 思考: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的相互关系: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有主次之分;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①概念:地质构造指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壳变形,变位。
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构造地貌。
②地质构造的逻辑分析:
18
概 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事例分析 使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②褶皱山系(喜、冈、天变形,形成巨大褶皱山系 山、阿尔卑斯山系) ①古生代我国东北,华北抬升为陆地; ②台湾海峡的形成 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③背斜与向斜的思考: a、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
岩层形状:背斜岩层向上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b、地形倒置:向斜成山与背斜成谷。
原因: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山地。
c、储油构造(背斜)与储水构造(向斜)
例:读上述沙漠地区构造图,完成以下各题。
①在沙漠地带寻找石油的方法有: 地震波;地球遥感技术;钻井勘探 。 ②该地层显示的地质构造为 背斜 ;地表以沙丘为主,则地表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风力沉积 。
③如图中储集层(A1、A2、A3)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温暖,广阔的浅海沉积环境或湖盆沉积环境 。
④B岩层的特性: 致密坚硬,不透水和油气 。
⑤储集层中有水和石油,天然气,那么石油在A1、A2、A3中的 A2 层。
⑥经过一段时期开采,油井出油量减少,为保证出油量,该油田可采用 注水方法。
19
其原理是: 水的比重比石油的大,注水后,水会下沉至储集层最下部,抬高油面,压力增大,从而可增加石油的可开采量 。 ④断层的思考: a、断层与地表形态: 断层面:陡崖
断层线上:湖泊,沟谷或河流(地下水丰富) 地垒:块状山地 地堑:凹陷盆地,洼地。 b、断层与地质灾害:
构造断裂带(断层地带)是地震多发带。 4、地质构造的实践思考: ①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a、找煤:找向斜。
如图,所示乙处地下无煤层。
b、找油气:找背斜。
c、找地下水:找向斜,找断层。 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a、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构造,避开背斜顶部。
(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或水库储水渗漏;坝基不稳,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破碎易使水库水渗漏。)
b、开凿隧洞——找背斜处。(安全性、稳定性好;工程量小,不易集水。) c、开采岩石——背斜处。(岩石较破碎,工程量小)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