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普法考试练习题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4 15:14: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标准答案 对

【第58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59题】法治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提供的社会条件。(1.0分)

标准答案 错

【第60题】把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不具有普遍性。(2.0分) 标准答案 错

【第61题】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62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63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标准答案 对

【第64题】执法为民理念,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理念,其核心是政法工作必须坚持做到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标准答案 对

【第65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标准答案 对

【第66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67题】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68题】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69题】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70题】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71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2题】科学发展观对立法的指导首先体现在,要求开展立法工作必须( ),从实际出发。(1.0分)

答:A:公平公正B:合理完善C:全面深入D:实事求是 标准答案 D

【第3题】科学发展观对执法和司法的指导,要求我们在执法和司法中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的原则。

答:A:以政策为核心B:以社会现象为内容C:以法律为准绳D:以党的领导为依据 标准答案 C

【第4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执法观和司法观,就必然要求坚持严格的法律事实观,即( )。 答:A:坚持严格的法律证据观B:坚持实事求是C:坚持严格的法律指导D:坚持严格的政策指导 标准答案 A

【第5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被我国( )所确认,成为我们的治国方略与发展目标。

答:A:宪法B:法律C:法规D:政策 标准答案 A

【第6题】立法工作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必须重视( ),反映民意,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1.0分)

答:A:国情B:民情C:社会D:民意 标准答案 D

【第7题】立法必须从( )出发,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1.0分) 答:A:我国国情B:社会实际C:社会主义D:人民民意E:国际现状 标准答案 B

【第8题】法律实施必须有力地保障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 )。(1.0分) 答:A:快速发展 B:有效发展C:快速进步D:和谐发展 标准答案 D

【第9题】法治为科学决策提供( )。(1.0分) 答:A:方法保障B:依据保障 C:政策保障D:程序保障 标准答案 D

【第10题】法治协调发展要尊重法学的( )。(1.0分)

答:A:各类知识B:科学实践C:科学理论D:科学运用 标准答案 C

【第11题】法治协调发展是依法治国的( ),法治协调发展中必然接受相应的理论指导。(1.0分) 答:A:必经之路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D:政策指导 标准答案 C

【第12题】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治理论是中国法治发展当然的( )和学说根据。(1.0分) 答:A:理论基础 B:实践基础 C:运用基础 D:学习基础 标准答案 A

【第13题】依法治国必须尊重法治和社会发展的( )。(1.0分) 答:A:主观规律B:基本原则C:根本内容D:客观规律

5

第三讲 依法治国与科学发展观

【第1题】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刻认识和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 )统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健康发展。(1.0分) 答:A:以党的领导B:以科学发展观C: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以人民民主 标准答案 B

标准答案 D

【第14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 )各个领域。(1.0分) 答:A:经济发展 B:政治发展C:文化发展D:社会发展 标准答案 ABCD

【第15题】对于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根本目的和价值趋向,而且对我们思考和把握依法治国的(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0分) 答:A:发展基础 B:发展战略C:发展模式D:发展步骤 标准答案 ABCD

【第16题】法治整体发展一定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可以使我国法治的发展更具有( )。(1.0分) 答:A:全局性B:长远性C:稳定性D:简便性

标准答案 ABC

【第17题】科学发展观对于法治发展的指导,体现在法治的哪几个环节?( )(1.0分) 答:A:决策B:立法C:执法D:司法法律监督 标准答案 BCD

【第18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 )。(2.0分) 答:A:民主B:公正C:稳定D:法治 标准答案 AD

【第19题】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是在社会表面存在的,它存在于社会内部,需要我们透过各种现象进行( ),才可以真正地了解规律的内涵。(1.0分) 答:A:全面分析B:准确把握C:科学指导D:合理决策

标准答案 AB 【第20题】法治发展要自觉地尊重和服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力求使法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综合统一,才能使法治成为一个( )整体。 答:A:科学的 B:有机的 C:协调的D:统一的 标准答案 ABCD

【第21题】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是在( )指导之下经过许许多多法学理论家的共同努力才逐步形成的。

答: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准答案 ABCD

【第22题】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实现科学立法,以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整个法律体系的协调性。(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23题】2004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宣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0分) 标准答案 错

【第24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与促进,需要社会主义法来做指导与保障。以切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标准答案 对

【第25题】强调法治发展的科学性,就是要尊重法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并用于指导法治实施。

标准答案 对

【第26题】从法律的视角看,法律为为重大的行政决策、工程项目决策等提供程序保证,它设定了充分的审批、核准程序,这都是为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 标准答案 错

【第27题】法律对于行政决策程序的设定,是现代社会法治化的要求,也是决策科学性的保障。(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28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标准答案 对

【第29题】法治协调发展是依法治国的社会实践,但法治协调发展中并不必然接受相应的理论指导。 标准答案 错

【第30题】对于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根本目的和价值追求,而且对我们思考和把握依法治国的发展基础、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步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31题】从法律运行来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不一定始终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0分)

标准答案 错 【第32题】科学发展观相应要求我们总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立法工作要广泛总结全体人民的社会实践,广泛搜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发挥人民群众在立法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33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执法观和司法观,充分要求我们要坚持严格的法律事实观,即坚持严格的法律证据观。 标准答案 错 【第34题】法治发展要自觉地尊重和服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力求使法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综合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法治成为一个科学的、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35题】特殊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倒置,这种法律规制也体现了举证责任的科学分配。(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36题】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应地就要看是否真正体现了人民意志、是否严格遵循既定程序并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与人民的实际生活相适应等。(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37题】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特征的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也必然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1.0分) 标准答案 对

6

【第38题】科学发展观对法律实施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就是必须有力地保障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标准答案 对

【第39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向平衡发展的,这种发展倾向始终是人类的努力方向,并真正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更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40题】依法治国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依法治国仍会出现一些偏差,也未必有相应成效;也就是说科学只是一种认知手段,把科学绝对化就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

标准答案 对

【第41题】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发现和尊重客观规律,而这是法治发展中所必需的,它是我们的依法治国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和必要条件。(1.0分) 标准答案 对

【第42题】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修正,不仅要来源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更要始终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标准答案 对

【第43题】1982年《宪法》中去掉了工人的“罢工自由”的表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保证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从长远看这也打破了资劳平衡,最终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可以说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1.0分) 标准答案 对

答:A:中国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在法律面前平等C: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D:18周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标准答案 B

【第5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2.0分) 答: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标准答案 C

【第6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1.0分)

答: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标准答案 C

【第7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有关审计机关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1.0分) 答: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B:国务院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C:国务院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 标准答案 D

【第8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3.0分)

答:A: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须报上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B: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准C: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D: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党委批准 标准答案 B

【第9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2.0分) 答: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标准答案 C

【第10题】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经费由( )开支。

答:A:代表候选人自筹B:地方财政C:国库D:中央财政 标准答案 C

【第11题】根据现行宪法,下列哪个机关有权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

答: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务院各部委 标准答案 C

【第12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能够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是( )。(1.0分)

第四讲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1题】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的是( )。(1.0分)

答:A:1988年第七届人大一次会议B: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C: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标准答案 D 【第2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间的( )关系。

答:A:平等、团结、互助B:平等、自由、互助C:平等、自治、和睦D:平等、互助、自治 标准答案 A

【第3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答: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标准答案 D

【第4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含义是( )。(1.0分)

7

答:A:森林、矿藏、水流 B:野生动植物、草原、滩涂C:森林、草原、荒地D:野生动植物、草原、水流

标准答案 C

【第13题】公民享有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必须经过申请登记才能合法的自由是( )。(1.0分) 答:A:出版自由B:游行自由C:集会自由D:结社自由 标准答案 D

【第14题】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 )的分配制度。(1.0分)

答: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资分配 标准答案 C

【第15题】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1.0分)

答: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的分配制度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标准答案 A

【第16题】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1.0分) 答:A:国体B:经济制度 C:政体 D:政党制度 标准答案 A 标准答案 A

【第17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0分)

答:A: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B:1791年法国宪法C: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D:1215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

标准答案 A

【第18题】宪法的内容同其他一般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 )。(1.0分) 答:A:历史传统B:民族组成 C:文化传统D: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标准答案 D

【第19题】区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1.0分)

答:A:是否有书面文字B: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C:是否具有最高效力D:是否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标准答案 B

【第20题】我国1982年《宪法》是在( )基础上修改而成的。(1.0分) 答:A:1949年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78年宪法

标准答案 B

【第21题】我国现行《宪法》在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状况基础上,作为一个整体写入宪法成为宪法总的指导思想的是( )

答:A:邓小平理论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C:“主权在民”D:“三权分立”思想 标准答案 B

【第22题】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是( )。(1.0分) 答: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标准答案 A

【第23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按顺序排列是( )。(1.0分)

答:A: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D:序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标准答案 A

【第24题】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时指出:“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 )原则固定起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答:A: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C:社会主义D:依法治国 标准答案 A

【第25题】宪法主规定了一个( )等内容,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2.0分)

答:A: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B:国家结构形式C: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D:宪法实施的保障

标准答案 ABCD

【第26题】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证。(1.0分) 答:A:保持国家统一B:民族团结C:经济发展D: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标准答案 ABCD

【第27题】宪法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并对公民的( )作了全面的规定,为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宪法保障。(1.0分) 答: A:基本权利B:基本义务C:基本规范 D:基本道德 标准答案 AB

【第28题】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 )一起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0分)

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标准答案 ABCD

【第29题】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1.0分) 答:A:人民主权原则B:基本人权原则C:法治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

标准答案 ABCD

【第30题】美国于1789年制定了宪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0分) 标准答案 错

【第31题】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标准答案 对 【第32题】宪政主要是指按照宪法组织国家并以宪法规定进行政治运作的政治形态,现在也常把其所保证和实现的价值如自由、人权等作为其概念阐述,甚至制度安排如有限政府、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违宪审查,以及政治制度表现形式的民主选举和多党制也被吸纳进来。(3.0分) 标准答案 对

8

搜索更多关于: 普法考试练习题答案 的文档
普法考试练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wxuc5bewm0n19a8i5l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