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 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2:50: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属:A.通“嘱”,嘱咐 B.连续 C.类 D.管辖 E、关联 司命之所属(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3、下面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B、略无阙处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C、隐天蔽日 不蔽风日 D、故渔者歌曰 故为之文以志

4、正面描写三峡高峻、陡峭的句子是 , ;从侧面来表现的句子是 , 。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我们想到大诗人李白的诗句:“ ,

。这里体现了三峡江水 的特点。从文中找出从侧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 , 。

6、文章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的景色,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四季景物的特点。 7、下列景物描写属于动态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C.睛霜初旦,林寒涧肃。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下面对文章分析不十分准确的是( )

A.第一段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重点描述了高山连绵不断,阳光和月色下的壮丽景色。

B.第二段用流水陪衬高山:伟岸雄峻的高山使一江急流汹涌飞驰,奔腾咆哮的江水又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应,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

C.第三段在描述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幽美景象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良多趣味”的感叹。 D.第四段以“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朴渔歌结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在原文中填写诗句,并说明该诗句在文中的作用?

(二) 1、以一种景物为主,以其它几种景物为辅,构成一幅图画,这是一种常见的写景方法。细读《春》全文,看看文章描写了几种春景图,各以哪些景物为主,哪些景物为辅,然后完成下面的图表填充。

2 、写景要做到绘声绘色绘形,这才能使所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请按要求从课文 中找出相应的例句填到表格中。 绘声 绘色 绘形 蜜蜂: 小草: 春雨: 牧童: 春花: 草屋:

3、绘声是从听觉角度写的,绘色绘形是从视觉角度写的,此外还可以从嗅觉、触觉、味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请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从嗅觉角度写: 从味觉角度写: 从触觉角度写: 4、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 这种叠字音节比较自然和谐,结构也比较单纯清楚,读起来很亲切,而且易于理解。请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叠字的句子,并加上点。 答: 5、比较下面各句,说说它们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盼望着,盼望着,……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 6、文章的最后三节文字连用了三个比喻是对春天的赞美,它和文章中的一句关键句相呼应,请找出这个句子。 答:

7、写景要把握季节的特点,有一首古诗说“春游芳草地,夏临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雪花诗。”这首诗把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点写出来了,那就是:芳草、绿荷、黄花、雪花。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景物的特点说出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 8、下面的诗句中哪些是描写春雨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答: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 识记有关字词,特别是文言词语及句子; 2、 掌握相关作者的一般常识;

3、 了解“童话”、“寓言”、“小说”的特点及其寓言; 4、 发挥想像创作小故事;

5、 了解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6、 背诵文言短文两篇。 复习内容 一、字词积累 1、注音

称职 陛下 骇人听闻 赐 爵士 御聘 窘 苫 眈眈 瞑 暇 黠 弥漫 罗嗦 遮蔽 安然无恙 2、字形

恩将仇报 笑逐颜开 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二、文学文化知识积累

1、《皇帝的新装》是 (国家)著名的童话作家 (人名)所作,其代表作有 、 、 、 、 、 。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子属于 家,春秋、战国时期与他同属一家的还有春秋时的 ,战国时的 。

3、《狼》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字 别名 ,世界称 ,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是以 命名的。

4、希腊神话中的住神是 ,掌管商业、交通等的深是 ,掌管婚姻和生育的是 。 5、《天方夜谭》又名《 》,是 (地区)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三、能力提升 《狼》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睱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屠自后断其股 两股战战 B.乃悟前狼假寐 家祭无忘告乃翁 C.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D.其一犬坐于前 饮于河、渭

2.简要概括两狼配合攻击屠夫的伎俩:前狼________________;后狼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注音。

瞑( ) 尻( ) 寐 ( ) 黠( ) 6.解释加点的多义词。

久之( )亦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自后断其股( ) 意将随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 其一犬坐于前( ) 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 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 C.意将随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 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

8.从后面的情节发展看,“一狼径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狼的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狼》节选自《__________》中的《狼三则》,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

11.本文叙事部分的情节可归纳为:屠夫遇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沦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两小儿辩日(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核舟记》自主学习方案一1.罔wǎng 贻yí奇﹙jī﹚黍 ﹙shǔ﹚ 褶﹙zhě﹚ 诎 ﹙qǖ﹚ 壬﹙rén﹚ 戌﹙xǜ﹚罔不因势象形 无 形状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若听茶声然 …样子 其色墨,其色丹 用黑色 用红色 2.工艺品:核舟 依次介绍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方面 按照船的中间、头、尾、背面的空间顺序进行介绍 本文开头结尾部分总说核舟的精巧,中间四段分别介绍了核舟的精致,因此,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3 总体特征是精巧: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第一段中的 “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与最后一段中的“技艺灵怪异哉 ”

5本段共分两层:第一层“船头坐三人”到“鲁直居左”总写船头三人的情况; 第二层“苏黄共阅一手卷”到段末。具体写三人的情态。其中,本层又分两层:“苏黄共阅一手卷”到“各隐卷底衣褶中”,写苏黄的情态。“佛引绝类弥勒”到段末,写佛引的别具情态。 6船头,中,居右,居左 右足,左足,右膝,右臂,左膝,左臂,这些方位词的应用,层次清晰,栩栩如生的向我们展示了东坡三人游赤壁的情况,突现了核舟的精巧。

7表神态的词语:“如有所语”,“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等

表动作的词语: “共阅、现、 微侧、扶、指;坦、露、矫、卧、诎、竖、挂”等,这些词语的应用,更加惟妙惟肖的活画了三人的形象,突现了核舟的“灵怪”。

课内阅读 (一)1.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2.(他)能够用直径一寸大小的木头,雕刻宫殿、器皿和人物 船从头到尾大约长八分有余。3.C 4A赠送;B.用;C.手特别巧的人;D.说话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 奇巧

(二)1.中峨冠而多髯者;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第一层:总述船头上的三个人。第二层:说明苏黄共阅手卷。第三层:介绍佛印的神态动作。4总——分 5.儒雅;放旷 6.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比:挨着)

三峡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B (2)A (3)A B C B A C D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峦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到初晴或结霜的日子,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的寂静。 巴东三峡,巫峡最长,(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衣裳。 何月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水经注·江水》 北魏 郦道元《东坡志林》宋 苏轼

二、阅读第1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第2段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奇丽景色 第3段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景色。 夏季,江水漫漫;春冬季,水清树茂;秋季,林间寂静,高猿长啸。 对偶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省略句:清荣峻茂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春》参考答案:一.

春景图的名称 主要景物 辅助景物 春草图 小草 活动的人、风

春花图 桃花、杏花、梨花及野花 蜜蜂、蝴蝶 春风图 风 鸟儿、流水、牛、牧童

春雨图 雨 屋、树叶、小草、灯光、石桥、人 迎春图 活动的人 天上的风筝 二.

绘声 绘色 绘形

蜜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小草:嫩嫩的,绿绿的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牧童: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三.从嗅觉角度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从味觉角度写:“花里带着甜味。” 从触觉角度写:“草绵软软的。”“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你。” 四.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五.1,运用了“反复” ,其特点是同一语句的重复使用。2,除了使用叠字之外,还运用了“对偶” ,其特点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成对地排列在一起。3,运用了“比喻和排比” ,比喻的特点不用说了,排比的特点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紧密关联、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六.一年之计在于春。 七.1,夏季;景物:荷花。2,冬季;景物:冰雪。3,春季;景物:早莺、新燕、暧树、春泥。4,秋季;景物:枫林,霜叶。 八.1、2、3句都是描写春雨的诗句,1,已点明“春雨”;2,“桃花雨”即春雨;3,“润物细无声”这是春雨的特点。4,句中“芭蕉、栀子”都是夏天的景物,所以新雨乃是夏雨。

初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梳理课本(一) - 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ykkq8eitb7s7tu43p391qw0b8cvba00t70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