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越大则其机械能越大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5 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4 分, 每小题 2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2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21.如图 21 所示,①②③④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过程,有的能说明近视眼
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1 ○
2 ○
图 21
3 ○4 ○
A.图①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①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②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 44 分,23~25 题各 2 分,26~35 题每空一分)
23.(2 分)如图 23 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
图 23
24.(2 分)图 24 中杠杆受力 F,图中能表示力 F 力臂的是
D.AB 段
A.OA 段
O F
B.OB 段 C.OC 段
A C 图 24 B G
图 27
25.(2 分)图 27 中虚线框中的透镜属于
(选填“凸”或“凹”) 透镜
26.(3 分)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 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过一段时间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 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 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图 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 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 a 和图 (2)图 b 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
__.
27.(3 分)如图 27 所示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 弓能把箭射出去.此过程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弓的 转化为箭的 越满箭射的越
能
能.且在箭射出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弓拉开的 (选填 “近”或“远” )
28.(6 分)小永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温度/℃
图 27
30 20 10 0 -10 -20 1 3 5 7 9 11 时间/min
图 28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28 甲所示.
(1) 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冰加热,是为了
.
(2) 冰的熔化图象如图 28 乙所示,由图象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
(填“升高”“降
低”或“不变”),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6min 时,试管内的物质处
第 4min 时物质内
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第 5min 时物质内能
min.
能(选填“>”、“<”或“=”),冰熔化过程用时共
29.(4 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杠杆悬挂在支点 O 上,如图 29 甲所示,这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他应
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平衡。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直接读出
的大小;
个
(3)杠杆水平平衡后,他在A 点挂三个钩码,如图 29 乙所示,那么 B 点挂
相同的钩码,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当杠杆重新平衡后若在不增减钩码的情况下,若将 A B 两处钩码同时外移一格,将出现的现象是 A. 杠杆依然平衡
B. 杠杆左端下降 C. 杠杆右端下降
A O B O
甲
图 29
乙
30.(3 分)小明利用如图 30 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的位置;(选填:
“像”或“物”);
(2)实验中利用光屏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3)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 A 和 B,是为了观察蜡烛 B 是否与蜡烛 A 所成的像
。
透 明 玻 璃
蜡 烛 B 白纸 蜡 烛A 支架 图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