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二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学习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23:32: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主学习任务单

东海高级中学 张利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2.理解词作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词中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李清照(1084—约1151)

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词体号为“易安体”。她也被人们称为“李易安”。

2.以靖康之乱为界,李清照的词分为前期词和后期词。

前期的词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和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写得清丽宛转。后期的词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调沉郁凄怆、悲凉哀惋。

前期词:诗词多表现欢娱。后期词:诗词多表现哀伤。 3.“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作品集: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写作背景

元代伊世珍的《琅环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知识积累

词按字数可分为三类:(1)小令: 58字以内;(2)中调:59至90字;(3)长调:91字以上。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属于小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解释下列词语。 雨疏:

残酒: 卷帘人: 绿肥红瘦:

【思考2】根据诗词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词大意。

(二)再读课文,细读品悟

【鉴赏1】词人昨夜饮酒浓睡,早晨醒来后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鉴赏2】词人昨夜为什么会饮酒过量呢?

【鉴赏3】女主人公如此关心海棠花,为什么不自己去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应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鉴赏4】遭受了一夜风雨的袭击,海棠花自然会凋落,可是侍女为什么说“海棠依旧”?

【鉴赏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哪几种修辞?“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三)深度研读,重点突破

【思考1】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绿肥红瘦”与孟浩然诗同妙……此词与诗所写,一样浓睡初醒,一样回忆夜来风雨,一样关心小园花朵。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练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样,宜乎并垂不朽云。”

请赏析“肥”“瘦”两字的妙处。

【思考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思考3】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反思,理解建构 1.明题旨

如梦令是后唐庄宗自度曲,相传“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用“如梦”二字命名此曲。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词牌本名“忆仙姿”,北宋苏轼认为其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而改为“如梦令”。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2.写作特色

①内容含蓄,层次分明。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共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比:词中天真单纯的侍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

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拟写雨后海棠的叶和花,形象生动。 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叶和花。 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绝妙无比。

③语言清新,富有表现力。

“肥”、“瘦”两字,本来极为普通,少有文学色彩,而李清照在此却用它们形象地写出了风雨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园中少妇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情感,既贴切又深刻,被人盛赞为“人工天巧”。

三、效果检测

1.关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2.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的一种伤感情绪。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解释下列词语。 雨疏:雨势疏放(疏狂)。 残酒:残醉,残存的酒意。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思考2】根据诗词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词大意。

昨天夜里雨点疏狂、风势猛烈。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完全消除。试着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 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再读课文,细读品悟

【鉴赏1】词人昨夜饮酒浓睡,早晨醒来后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风雨,现在怎么样了。 【鉴赏2】词人昨夜为什么会饮酒过量呢?

酒醉是因为惜花。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

【鉴赏3】女主人公如此关心海棠花,为什么不自己去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应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① 因为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花满地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惨状。

②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又想知道事实的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鉴赏4】遭受了一夜风雨的袭击,海棠花自然会凋落,可是侍女为什么说“海棠依旧”?

因为侍女并不关心海棠花凋不凋落,对它的变化无动于衷。这从侧面反衬了词人怜花、惜花的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理。(以卷帘人的粗心反衬帘内人感受的细腻)

【鉴赏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了哪几种修辞?“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①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用比拟写雨后海棠花的叶和花,形象生动。 ②借代。“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叶和花,十分贴切。 ③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妙无比。 ④反复。“知否、知否” ⑤对比。颜色的对比,形态的对比

(三)深度研读,重点突破

【思考1】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绿肥红瘦”与孟浩然诗同妙……此词与诗所写,一样浓睡初醒,一样回忆夜来风雨,一样关心小园花朵。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练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样,宜乎并垂不朽云。”

请赏析“肥”“瘦”两字的妙处。

“肥”、“瘦”两字,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风雨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园中少妇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情感,既贴切又深刻,被人盛赞为“人工天巧”。

【思考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惜花。(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思考3】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一个爱花、惜花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伤春、惜春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的情感。

(四)学习反思,理解建构 1.明题旨

如梦令是后唐庄宗自度曲,相传“庄宗修内苑,掘土有绣花碧色,中得断碑,载此词”,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用“如梦”二字命名此曲。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词牌本名“忆仙姿”,北宋苏轼认为其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而改为“如梦令”。

高二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学习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67bg3c03p97tl37kuug5o77k30e1i00qq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