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轨道工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无缝线路钢轨焊接接头应符合《钢轨焊接(通用技术条件,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TB1632.1~42005)。
3.2无缝线路的铺设应符合《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2007)的有关规定。
3.3无缝线路锁定时单元轨节起止里程应基本上与无缝线路轨条布置图相吻合。但为配轨方便,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道岔位置的前提下,可在25m范围内进行调整。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设置位移观测标志
4.2工艺流程
根据施工时钢轨温度的不同,可以采取滚筒放散法或综合放散法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分别见《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滚筒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读取并记录初始位移 结束 2
施工准备 放松扣件 垫入滚筒 测量轨温 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撞击钢轨 否 是否出现反是 钢轨落槽,安装扣件 测量并记录锁定轨温 设位移观测标记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综合放散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放松单元轨扣件 垫入滚筒 测量轨温 低于设计锁定轨温 撞击钢轨使之达到自由状态 设拉伸位移观测标记 计算拉伸量 拉伸钢轨 同时撞轨 读取位移量 未达到计划位移量 达到计划位移量 钢轨落槽,安装扣件 测量并记录锁定轨温 设位移观测标记 读取并记录初始位移 结束 3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作业指导书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单元轨节的划分
单元轨节应按照轨条配置计划表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单元轨节的长度为1000~2000m。第一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一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1减去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第二单元轨节的实际长度应为第二次铺设锁定的长度L2加上L1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再减去L2末端松开扣件的长度,依次类推。
5.1.2位移观测桩的埋设
5.1.2.1位移观测桩的埋设位置应根据单元轨节的划分情况,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2本线为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按等间距设置,桩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普通区间无缝线路长轨条接头处,距接头100~150m处增设位移观测桩;其中单元轨节起终点及中部各一对、距单元轨节起终点100m位置各设置1对。轨条长度250m及以下地段设2对观测桩。 5.1.2.3位移观测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宜与单元轨节焊接接头对应,纵向相错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桩应与电务设备错开,并在无缝线路锁定前进行埋设。
5.1.2.4整体道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两轨枕之间,采用膨胀螺栓YG2型M16x120制作,牢靠的安装在线路外侧,距轨底面水平方向100mm(梯形轨枕除外,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桩顶低于钢轨底面10mm,并在桩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