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及其具体措施
旅游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经济事件之一然而,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在通过旅游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 环境、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和传统习惯通常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旅游业急剧发展的过程之中,旅游业者开始认识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和自然遗产的依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影响,以及旅游需求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未来人类基本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需求;也可以被认为是对各种资源的管理的指导以使人们在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 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社会、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这种旅游发展模式将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及体验, 并与提高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相统一, 同时保证不损害后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满足其需求的可能性
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及其各个局部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它部分, 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在实施发展战略时, 需要打破部门和专业条块分割以及地区界限, 从全局着眼, 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旅游业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既相互独立, 自成体系, 又相互依存, 推进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考虑旅游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与相关子系统在功能上的匹配与否, 任何超越客观条件的超前发展和人为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滞后性做法, 都会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2)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
(1)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灾害的频繁加剧,反映出人
地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我们将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会成为泡影。
(2)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增大。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人口素质的低下,不但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负担。 (3)有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地大物博是我国国情的最大特点,但从人均角度来看,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各类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又有极大的不均衡性。有限的资源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精打细算。
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更显示出我国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为此,必须要有可以帮助中国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 一、 强化旅游管理,倡导绿色旅游
1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由于很多旅游景区存在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污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 自于游客对景区的保护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游客对景区的自然资源的污染,经常性习惯性地往景区的河、湖丢弃垃圾杂物,造成的水污染;把汽车开入景区,排放的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顺手丢弃的垃圾则造成了生态的污染,随处可见的垃圾,影响了旅游资源环境,更可能影响游客游玩的心情。
为此,我们必须倡导绿色旅游,加强游客的生态意识,让他们知道随意丢弃垃圾破坏环境的坏处,为自己、也为后来的旅客着想,自觉地保护旅游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
2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对旅游资源要把握好量,要适度开发,不能因为急于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造 成反效果。对旅游资源的管理上,要有专业人员的管理,已经受到污染的旅游景区, 要开始维护,打捞垃圾和环境的自我调节,都是很重要的,不能急于求成,这些受 污染的景区要暂时性的关闭,等恢复其生态再对外开放,我觉得这和内蒙古草原的 轮牧是一个道理的。 3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在我国也逐步的开展了起来,例如我们熟悉的“农家乐”,既对经济发展起 了作用,又可以保护好环境。由于现在的“农家乐”大多都是个体经营,农民的经营、管理范围比较小,这样既可以带给农民一定的经济收入,农民的管理也不会太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二、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旅游立法执法工作,把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
下来
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该加快速度制定《旅游法》,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对破坏环境者加大执法力 度,在保护游客的权利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开发商的利益,还给游客一个自然状态 下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敦促开发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 三、 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
识
对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一些节假日或者旅游高峰期前,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对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大力的宣传,让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入人们的内心,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文化旅游
除了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外,我们还必须开发和保护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
旅游资源,在我们广东就有开平碉楼、客家围龙屋、立园等等,这些是属于物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而非物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则有我们很熟悉的粤剧、客家山歌和一些地区的民俗等等,开发和弘扬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发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来源和发展过程,对我们了解我们广东的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