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的原则,做好标准化蚕桑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和精心组织实施,使蚕桑园区达到土地平整,规模适度,集中连片,品种优良,合理密植。三是在兴业县、北流市、福绵管理区大力发展蚕桑经营,增加种桑面积和养殖规模,努力提高蚕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的比例,巩固蚕业在全市农业经济位置,确保玉林市蚕桑产业的全面稳定发展。
4.2规范管理,标准化生产
一是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要积极实行小蚕共育、大蚕条桑育,大力推广大棚养蚕、省力化蚕台养蚕技术和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不断提高蚕桑生产技
[4]
术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科学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蚕农的科
技素质,促进广大蚕农在消毒防病、桑园管理、蚕种孵化、小蚕共育、大蚕饲养、方格蔟使用、大棚养蚕、省力化养蚕等环节应用科学技术,使蚕茧生产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三是根据玉林市蚕桑生产的实际情况,参照广西出台的《农村桑蚕饲育技术规程》,制定《玉林市桑蚕饲育技术规程》,进一步细化桑园管理规范、养殖技术规范和蚕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四是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蚕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使玉林市蚕业生产向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4.3理顺创新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以利于蚕桑产业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二是积极创建蚕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蚕农组织起来,统一生产和管理,统一蚕茧质量标准,统一销售。[5]三是创新机制,建立“公司+蚕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使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推行“合同收购”,实行利润“后二次分配”政策,既确保了蚕农收入稳定增长,也保证了龙头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从而有利于全市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
提早准备迎接“东蚕西移”的“第二棒”。利用玉林市的纺织业基础和现有缫丝企业,加大与江浙等桑蚕丝先进地区的技术与经济合作,采取引进、联办等多种形式围绕蚕桑产业,积极兴办和创办辐射功能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布局合理的缫丝厂、丝绸厂、印染厂,副产品加工利用厂、蚕种场、蚕茧收烘站等龙头企业体系,加大对桑枝、蚕沙和蚕丝生产全过程的副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充分利用资源,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进一步提高玉林桑蚕丝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完成“东桑西移”打下良好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 莫小敏 , 周颀 , 陈翼华. 柳州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广西蚕
业,2006,43(3):54-55
[2] 马志琴.沁水县蚕桑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J]中国蚕业,2007,28(3):
73-74
[3] 梁昌林.贺州市蚕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J]广西蚕业,2008,45(3):84-85
[4] 张建峰.正宁蚕桑产业开发正当时. [J]中国林业,2008,(3)42-43 [5] 段卫平.南阳市蚕业生产现状与思考. [J]中国蚕业,2008,29(1):72-73 [6] 冯爱丽,周健刚.蚕业经营模式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J]中国蚕业,2007,28(1):50-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