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举例说明幼儿园户外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240页
5.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活动室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45页 6.请结合所阅读的材料,分析森林幼儿园兴起的根源及环境特征。236-237页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对一个人的影响最早也最持久的教育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2.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A.家庭学前教育 B.幼儿园 C.社区幼儿教育 D.托幼机构
3.个别方式的家园衔接最经常的交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A.个别谈话 B.家园联系手册 C.电话交流 D.家访
4.最方便的个别交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A.个别谈话 B.家园联系手册 C.电话交流 D.家访
5.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之特征的教育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A.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6.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_______________。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1世纪
7.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班杜拉 D.巴普洛夫
8.提倡“做中学”强调儿童中心的著名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陶行知 B.杜威 C.卢梭 D.洛克
9.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A.知识 B.身体健康 C.创造力 D.能力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和连续性。
5.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个别性,学前教育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和计划性。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幼儿园要以_______________为载体,_______________为依托,树立为社区服务的意识,主动与社区沟通,为社区提供居民需要的早教知识。 9.学前教育与社区衔接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
10.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在生理和心理,知识和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平稳的过渡。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 12.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和学习环境的断层。
13.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 14.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15.幼儿不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身体上不适应,心理上 的不适应以及能力方面的不适应。 三、概念解释 1.教育衔接 2.学前教育衔接 3.社区
4.社区教育277页 5.幼儿心理适应289页 6.幼儿能力适应289页
7.幼小双向衔接 四、分析题
1.你如何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重要意义?
2.请您谈谈我国家园合作共育的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
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发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吗、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第三、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第四、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
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1、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第一、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第二、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第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第四、定期就儿童的家园表现进行交流。第五、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第六、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2、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
3.谈谈你对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意义的理解。
4.你怎样看待学前教育与社区衔接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试提出解决的方法。 5.你如何认识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和“幼升小考试”?
第九章
一、选择题
1.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组成部分包括是学前教育政策和_______________。 A.教育法 B.学前教育法规 C.教师法 D.幼儿园工作规程
2.发布机关以决议、决定、命令、指示、通知、意见、复函或重要领导人的谈话、报告、讲话等形式发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__。 A.学前教育政策 B.学前教育规律 C.学前教育法规 D.学前教育目的
3.学前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政党,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学前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是专业团体等_______________。 A.儿童 B.家庭
C.幼儿园 D.非政府组织
4.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是_______________。
A.学前教育法规 B.学前教育政策
C.学前教育目的 D.学前教育措施
5.我国学前教育法规的立法主体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人大、国务院及其部委以及_______________。
A.民间参与 B.地方政府 C.私人参与 D.社会参与
6.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有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___。 A.分割开来 B.没有联系 C.相互转化 D.没有关系
7.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本质是一定的政治权力和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反映。 A.教育权 B.受教育权 C.利益分配 D.办学权
8.《宪法》、《教育法》中的学前教育条款属于_______________层面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A.国家 B.社会 C.地方 D.集体
二、填空 1.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是从对_______________的监管开始的。将英国的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案是1918年的_______________。1998年,英国开始实施帮助贫困家庭儿童的 计划。
2.最早开始政府管理学前教育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世界上第一份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是法国_______________年颁布的《托儿所管理条例》。对法国战后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法是1975年的_______________。
3.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干预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_______________的创办。1965年,美国开始实施面向贫困家庭幼儿的_______________。美国在1990年颁布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是_______________。
4.日本第一份专门的学前教育法规是1899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分别在1964年、_______________年、1991年推出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日本在1989年修订颁布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_______________5个方面。2004年,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幼儿教育、保
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提出设立“_______________”的综合机构构想。 5.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肇端于_______________。中国首份学前教育法规是1904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壬子·癸丑学制》将清末的蒙养院改名为_______________。1922年的新学制将蒙养园改为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首份幼儿园课程法规是1929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将幼稚园改为幼儿园的是1951年的_______________。
5.我国当代一些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颁布的时间分别是:《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于 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于_______________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于 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颁布于_______________年。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类型。 2.简述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意义。
3.简述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概况。
4.简述我国当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的阶段及代表性法规名称。 5.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四、论述题
1.试分析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因素。
2.试分析《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哪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
4.分析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