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三: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 别: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通 信 1003 班 学生姓名: 揭芳 073 同组学生: 杨亦奥 成 绩: 指导教师: 惠龙飞
(实验时间:20 12 年 12 月 7 日——20 12 年 12 月 7 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 通过实验,了解了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区别 3、 对抽样定理的更深一步的了解
4、 通过对电路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模拟输入正弦波信号、抽样时钟的波形和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并注意观察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2、 改变模拟输入信号或抽样时钟的频率,多次观察波形。
三、实验器材
1、 信号源模块 一块 2、 ①号模块 一块 3、 20M双踪示波器 一台 4、 连接线 若干
四、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表明:一个频带限制在(0,f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T≤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假定将信号m(t)和周期为T的冲激函数?T(t)相乘,如图3-1所示。乘积便是均匀间隔为T秒的冲激序列,这些冲激序列的强度等于相应瞬时上m(t)的值,它表示对函数m(t)的抽样。若用ms(t)表示此抽样函数,则有:
1秒2fHms(t)?m(t)?T(t)
2
图3-1 抽样与恢复
假设m(t)、?T(t)和ms(t)的频谱分别为M(?)、?T(?)和Ms(?)。按照频率卷积定理,m(t)?T(t)的傅立叶变换是M(?)和?T(?)的卷积:
Ms(?)?1?M(?)??T(?)? 2?2?因为 ?T?T ?s?n??????T(??n?s)
2? T?1??所以 Ms(?)??M(?)???T(??n?s)?
T?n????由卷积关系,上式可写成
1? Ms(?)??M(??n?s)
Tn???该式表明,已抽样信号ms(t)的频谱Ms(?)是无穷多个间隔为ωs的M(?)相迭加而成。这就意味着Ms(?)中包含M(?)的全部信息。
需要注意,若抽样间隔T变得大于
1,则M(?)和?(?)的卷积在相邻的周期内存
T2fH在重叠(亦称混叠),因此不能由Ms(?)恢复M(?)。可见,T?它被称为奈奎斯特间隔。
1是抽样的最大间隔,2fH上面讨论了低通型连续信号的抽样。如果连续信号的频带不是限于0与fH之间,而是限制在fL(信号的最低频率)与fH(信号的最高频率)之间(带通型连续信号),那么,其抽样频率fs并不要求达到2fH,而是达到2B即可,即要求抽样频率为带通信号带宽的两倍。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