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镜像反应。这可能就是“情绪会感染”的真实原因。看到面露恐惧的人,你也会感到 恐惧;看到欢乐的笑容,你也会心情愉快。有的时候我们会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悲伤。”这句话其实是那么的真切。经常看到有人抱着哭成一团,是因为他们的情 绪在相互感染着。 (四)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1、促进功能
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情绪唤醒的最佳水平。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最佳的操作效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中等情绪水平是最佳操作效果的条件;在简单工作中,高情绪唤醒水平是保证工作效率的条件。总之,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佳唤醒水平也越低。我们了解了情绪与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情绪状态,使情绪成为我们认知操作活动的促进力量。 2、瓦解作用
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恐惧情绪越强,对认知操作的破坏就越大。考试焦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考试压力越大,考生考砸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紧张是考试的最佳情绪状态,过于松弛或极度紧张都会瓦解学生的认知功能,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当一个人悲哀时,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或学习状态,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思维流畅性降低等。
由此可见,情绪的调控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
四、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眉、嘴和脸颊部肌肉变化来表现情绪状态(如图8-1)。人的眼神变化是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体现,其次是嘴角和眉头肌肉的变化。一个人喜悦时,眉头舒展,双目含笑,颧肌收缩,嘴角上提;悲伤时则双眉紧锁,两眼呆滞,嘴角下垂,愁容满面;愤怒时双眉倒竖,怒目圆睁,颧肌抽搐,嘴角外撇甚至咬牙切齿。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和艾克曼(Ekman)等人在对人的面部表情识别方面做了许多实验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发现。(1)把无意义音节与面部表情照片搭配成对,令被试判断表情并记住与之成对的无意义音节。结果表明,被试识记与积极的面部表情照片配对的无意义音节速度快,对那些与消极表情照片配对的无意义音节记忆速度较慢。(2)先让被试判断表情照片并确认为是某种表情,然后让他们判断照片中人的性格。结果,多数人认为有积极的面部表情的人具备令人喜欢的性格特征,如友好,聪慧,善解人意,富有魅力等。(3)让精神病医生和职业舞蹈家通过影片观察一个妇女的表情,判断她是否很快乐。结果发现,这两组被试刚开始几乎完全依据面部表情的线索进行判断,在经过主试引导后,舞蹈家更多依靠动作姿势来判断,医生依旧靠面部表情作出判断。这说明职业特点不同,判断情绪所依据的线索也不同。 (二)肢体表情
体态表情是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喜悦时手舞足蹈,悲痛时顿足捶胸,愤
怒时双拳紧握,恐惧时手足僵硬,这些躯体和手、足的动作特征,可以真切地流露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在体态表情中,手势是重要的表达形式。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常常需要手势的辅助,有时无法借助言语时,手势就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而且随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而存在差异。 (三)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言语表情强调的不是言语的内容,而是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语调的变化。体育节目主持人在比赛的实况解说中,语音尖锐、急促,语调激昂,有时甚至声嘶力竭,渲染出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感;当我们为一个逝去的人致悼词时,用缓慢、低沉的语调更能表达出悲痛的情感。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言语表情这时有助于我们揣摩对方的真正意图。 五、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1、快乐。快乐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快乐程度细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
2、悲哀。悲哀是指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与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悲哀可细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
3、愤怒。愤怒是由于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愤怒可细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忿、激愤、狂怒等。
4、恐惧。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不能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恐惧可细分为:害怕、惊慌、惊恐万状等。
在这四种最基本的情绪之上,还可能派生出许多种类,组成复合的形式,形成高级的情感。如与感知觉有关的厌恶与愉快;与自我评价有关的骄傲、自卑、自信、羞耻、罪过、悔恨等;与评估他人有关的热爱和怨恨、羡慕、妒嫉等体验。 (二)按情绪状态分类 1、心境
心境也称为心情,如心情舒畅或忧郁、平静或烦躁等。心境具有渲染性和弥
散性,它不是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在某一时段内,作为人的情绪的总背景将人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都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如愉快、喜悦的心境,往往使人感到“山笑水笑人欢笑”, 悲伤的心情又会使人感到风花雪月也垂泪伤心。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是指人的心境。一般说来,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有时持续几小时,有时可能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这主要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各种刺激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成败、生活的顺逆、人际关系的好坏、个人健康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过去的片断回忆等都可能导致人的不同心境状态。而情绪中的认知因素则是心境持续的主要原因。我们的思想对各种引起我们情绪体验的刺激进行评价和鉴定而产生情绪。如果对某种产生情绪的刺激过于强调,这种强调的结果就可能导致某种心境。比如,个体失败后若能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并知道应该继续努力,其失望情绪会很快消失。但如果太强调这次失败,把它看成是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么其失望情绪就会持续而使他处于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愉快的心境也一样,主要是我们的认知因素作用的。 2、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即激情产生的过程十分猛烈,强度很大,并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案叫骂、捶胸顿足等,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言语紊乱。同时当个体处于激情状态时,往往失去意志力对行为的控制,有一种情不自禁、身不由已的感受。 激情常常是由对个体具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所引起;此外,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相互对立的意向或愿望的冲突也容易引起激情。 激情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引起过分的冲动,做出不适当的行为。积极的激情往往与冷静的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相联系,成为激发人的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例如,在战场上为保卫祖国领土,为战友复仇所激起的对敌人怒不可遏的无比仇恨,会激励战士英勇杀敌。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光所激起的拼搏精神,会激励运动员们克服重重难关去夺取金牌。在这些激情状态中,饱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情感,都是积极的激情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