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的前两句写出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的情景。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 变化。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诗人面对冰冻黄河, 雪封太行的无奈,对未来完全丧失了希望。
D.“行路难!行路难!”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
9.画线诗句妙用典故,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作者内心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
10.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施展自己才 能的远大志向。请再写出体现高远志向的连续两句诗文:“______,______。”(课外诗 .. 文可以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8.答案:C(2分) 9.(2分)
答案要点:这两句引用吕尚得遇文王,伊尹受聘商汤两个故事,(1分)表现诗人对自
己从政仍有期待,仍怀信心,希望再次被重用的情感。(1分)
10.(2分)
答案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7.阅读《观沧海》《望岳》,完成(1)~(3) 题。(共6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各选项中对两首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 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辽阔,使得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起到统领 全篇的作用。
B.《观沧海》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因不能 实现理想而愁虑满怀的悲凉之情。
C.《望岳》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 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D.《望岳》中诗人写出了泰山的雄伟磅礴,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 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2)从两首诗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描绘诗人“望”或“观”的景象。(2分) 答: (3)两首诗都是借“山”或“海”这种壮美的自然景物抒发诗人的情感。在我国古代 诗词中还有很多含有“山”或“海”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 “②”。(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7.(1)B(2分)
(2)答案示例一:一阵阵萧瑟的秋风吹过,草木随风摇动,发出飒飒的声音。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翻滚。
答案示例二: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集中于泰山。山峰高耸,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一亮一暗,仿佛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
(共2分,翻译大意1分,有自己的描述1分)
(3)答案示例:①一览众山小②只缘身在此山中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海内存知己 (共2分。每空1分)
(二)古诗阅读(共5分) 阅读《望岳》,完成第8-10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齐鲁大地尚未返青、没有进入春天 时的景象。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写出山中层云生起,使诗人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 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9. 年轻的杜甫科考落第,北游齐鲁,写下此诗。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 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人借登顶泰山抒发了 ⑴ 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你读过的古诗中 还有借登高抒发抱负的诗句是 ⑵ 。(2分)
10.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中的“钟”“割”都做到了一字传神,请任选其一赏析。 (2分)
答:
8.(1分)A
9. (2分)⑴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 (2分)“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 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7—9题。(共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诗歌前两联,作者面对 “仙去楼空” “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的事件和景象,生 发出 的慨叹。(1分) 8.同样是写树和草,《黄鹤楼》与下面这首诗相比,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4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为了增加韵律美,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叠字的诗句,除了《黄鹤楼》这首诗外,你读过的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1分)
7.答案示例:世事难以预料 8.答案示例:
《黄鹤楼》中漂泊异乡的作者由长江对岸平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和鹦鹉洲上长势旺盛的春草,想到
了美好的家乡,面对江上的烟波,已不知乡关何处,不禁产生了满怀愁绪。《钱塘湖春行》中的作者骑马游春中看到早春西湖莺燕争抢的“暖树”,绿毯般的“浅草”,一派蓬蓬勃勃的春意,诗人置身其间,产生喜悦之情。
(4分,《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各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9.答案示例:蒹葭苍苍(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7——9题。(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词中画线句?写出了 的画面。(2分) 8.词中画线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