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5、蚜虫的大小犹如针眼,它的天敌是草蛉。
6、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雪花等。而玻璃不是晶体。
7、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组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8、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蒸发法)和降低温度两种。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简易的显微镜。 10、列文·虎克制成世界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是生物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基本的功能单位。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5、显微镜下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反。如实际标本为“63”,通过目镜观察到“ε9”;将标本往左上角移,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到了右下角。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能吃东西
□都有细胞组成 □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都会制造食物 □都会繁殖 □都会排泄
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发现了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0.2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更先进的有扫描隧道显微镜。 18、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整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物质都是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3、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把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所以有甜味了。 4、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新物质,既不是淀粉,也不是碘酒,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含有淀粉 马铃薯、 玉米、地瓜、 胡萝卜(少) 猪肉 不含有淀粉 苹果、西红柿、青菜、洋葱、橘子、白萝卜、白砂糖、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点燃的火柴靠近立刻熄灭)、比空气重(将玻璃杯里的气体倒扣在蜡烛火焰上,立刻熄灭),证明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6、铁生锈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7、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8、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制成合金等。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0、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11、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 伴随的现象 属于什么变化 备注 水结冰、水蒸发 形态变化 物理变化 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易拉罐变扁 形状变化 物理变化 混合沙子和豆 无明显变化 物理变化 点燃蜡烛 蜡烛油融化--形态发生变物理变化 化 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化学变化 气体 白糖加热 白糖融化--形态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 白糖炭化变黑—颜色发生化学变化 变化、有焦味 在米饭上滴碘酒 颜色变化(变成蓝色)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 合 铁生锈 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 铁钉放入硫酸铜铁钉颜色变化(银白→红 化学变化 红棕色物质不是铁溶液中 棕),溶液颜色变浅 锈 12、物理变化:气球爆炸、用铜丝做导线、铁杵磨成针、海水晒盐、轮胎充气 化学变化:放烟花、腌咸菜、石灰岩遇到盐酸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直径为地球的1/4,质量为地球的1/80,体积为地球的1/49,引力为地球的1/6,绕地球逆时针运行。
2、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在月球上成功着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为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2003年10月,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
4、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分布着许多的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成与陨石撞击有关。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的周期为农历一个月。 6、月相变化的规律:(1)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2)上半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在左侧。(3)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过程。
7、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9、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日食 日、地、月三者位置 日—月—地 发生时间(农历) 初一 种类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哪边先亏 西边 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1、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最大)、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3、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4、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标志是北极星。利用大熊座能很快找到北极星。
15、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三个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星属于天鹰座。银河南面还有一个比较亮的是心宿二,属于天蝎座。 16、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
1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银河系直径有10万光年。
月食 日—地—月 十五 月全食、月偏食 东边 10、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
18、光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光年指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19、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统称为河外星系。 20、 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中国 。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两种。
2、填埋:优点:方便、成本低。 缺点:占用土壤,垃圾分解慢,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焚烧:优点:占地小 ,避免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缺点:消耗电能,留下残余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3、模拟垃圾填埋场的实验中,广口瓶--填埋场;细沙子—土壤;清水—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填埋的垃圾;喷水—下雨。一段时间后瓶底的水变色了。说明地下水被浸滤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
4、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5、 减少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者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物品。
6、对于一些废弃物,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不但能减少垃圾数量,还能节约资源。
7、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厨余垃圾:剩余饭菜、果皮和蔬菜茎叶等厨房垃圾。 可回收垃圾:金属、纸、塑料、玻璃、橡胶、布等制品。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 8、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9、绝大多数的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0、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大多数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
11、当前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1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9月22日定为无车日。 13、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
1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