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杏、李病害
桃、杏、李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在我国散布范围广,栽种面积大。常见的病害有桃、杏、李褐腐病、桃树腐臭病、桃炭疽病、桃缩叶病、桃流胶病、穿孔病、杏疔病和李红点病等。
桃、杏、李褐腐病 Stone Fruits Brown Rot
褐腐病又名菌核病、果腐病、实腐病等。 病症
要紧危害果实,也可危害花、叶及枝梢。果实越接近成熟期受害越重,尤其是采收前的一段时刻。果实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随后如遇适宜条件,病斑迅速蔓延扩展至全果,并使果肉变褐软腐,病部表面产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褐色绒球状霉丛,最后病果大部或完全腐臭脱落,或干缩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在河北要紧看到的是果实病症。
花受害,初形成水渍状褐色病斑,后花腐,并在病部丛生灰色霉层。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发病,病叶变褐萎垂,状假设霜害,残留枝上。枝条受害,形成边缘紫褐色、中央灰褐色稍凹陷的长圆形溃疡斑,并常伴有流胶,湿度大时产生灰色霉层。病斑围绕枝条使上部枝梢枯死。枝梢受害往往以病花等为中心形成病斑。
病原
病原为果生核盘菌Sclerotinia fructicola,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无性态为果生丛梗孢Monilia fructicola。
子囊果为子囊盘,呈漏斗形。子囊盘上生有子囊层。子囊为长棍棒状至圆筒形,
顶端圆,基部稍细,子囊之间有侧丝,子囊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至椭圆形或球形。寄主表面形成灰色、块状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梗较短,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至椭圆形。
病害循环
越冬:要紧以菌丝体在僵果或病枝溃疡部越冬。病僵果表面形成假菌核,菌核萌生抽生漏斗状子囊盘,并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
传播:风雨或昆虫传播。
侵入与发病:孢子萌生产生芽管直接侵染花和叶,形成花腐及叶枯;在潮湿的条件下病花、病叶上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菌丝也可从病部扩展蔓延到枝梢和幼果上,使其发病。病菌一样通过柱头、蜜腺侵入花器,经虫伤、机械伤侵染果实,贮藏期还能通过病、健果接触发生传染。
发病条件
高湿温暖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潮湿,容易发生花腐;果实近成熟期温暖多雨多雾,容易发生果腐。虫害的发生越重,褐腐病越严峻。
病害操纵
1.清洁果园 结合修剪,完全清除树上和地面僵果病枝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增强栽培治理,及时防治害虫。
3.药剂防治 桃树萌芽前喷布80%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但发芽展叶后,绝对不能用波尔多液,以避免引发药害。落花后10d至采收前20d
可喷施以下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40%博舒、50%多菌灵、大生M45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