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周海青
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感受作品主旨。 2.树立“爱”的信念,珍爱生命,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把握老贝尔曼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信念对一个国家的存亡而言是最重要的,同样,信念对一个人的生死也同样重要。可以说这种信念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正如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一样,精神支柱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把“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当做精神支柱,于是成就了一个伟大强悍的文明;有人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作精神支柱,于是成就了一代风采盖世伟人;有人把“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当作精神支柱,于是成就了一篇千古流芳的佳作。但是今天我们要看的支柱显然与众不同,它只是一片薄薄的树叶,很轻很轻,也很重很重。
二、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三、基础知识
转弯抹mò角 蹑niè手蹑脚 昵nì称 矮墩墩dūn 掺chān酒 窗槛jiàn 一筹chóu莫展 冥冥míng 出殡bìn 瞅ch?u一眼 四、整体感知
提问: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1
故事的主要情节:
琼珊病重,对生活失去信心,如果最后一片叶子掉了,生命也就终结,苏艾告诉贝尔曼。
树叶没有掉,琼珊恢复信心,老贝尔曼病重。 琼珊脱离危险,老贝尔曼离开人世。 五、文本赏析
1、与常春藤叶直接相关的是哪两个人物?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提示:琼珊和贝尔曼
2、医生和苏艾认为琼珊的生命支柱是什么?实际上琼珊把什么当成了自己的生命支柱?
提示:医生:爱情;苏艾:梦想
3、琼珊把“常春藤叶”当做支柱,你觉得合乎情理吗?为什么?
提示:合乎情理。琼珊的处境困顿,事还未成功,生活比较穷困,再加上疾病的因素,和女人天性的多愁善感,所以把“常春藤叶”当做支柱。 4、贝尔曼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 5、你觉得贝尔曼去画常春藤叶子合乎情理吗?为什么? 提示:前文多处伏笔。
6、贝尔曼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
提示:初见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
又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描写) 重见贝尔曼(结局):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侧面描写)
7、小说结尾贝尔曼不幸染病而死,如果换一种贝尔曼未死的结局,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提示:运用艺术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脱离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即使非常细致,也毫无意义;故事情节服务于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斗争,就越有得于典型性格的塑造。
8、琼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你觉得琼珊的这种变化是叶子带来的,还是其他什么带来的?
提示:他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9、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提示: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
2
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小说大师在小说中的巧妙构思,尤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更是让人受益匪浅。但是我们还有更大的收获: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命运就注定了我们要成为一个终生的旅者,漫漫人生路,我们也许要面对太多太多的坎坷,学业的困扰、事业的停滞、家庭琐事的烦恼、病痛的折磨、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要沮丧,不要绝望,更不要轻言放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其实并不寂寞,因为我们有亲人,我们有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在我们困顿时伸出援手。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朋友,希望你想到一句话——因为有爱,所以坚强。 七、课堂练习
本文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当琼珊知道叶子是贝尔曼所画,她会怎么样?试续写,字数约300字。
1、运用想像,要想像合理,符合人物的性格; 2、多描写,少记叙,要求生动形象;
3、可描写琼珊的心理,回顾贝尔曼平时的所作所为,体现他的美好品格;也可写琼珊与苏艾共同绘一幅贝尔曼在风雨之夜画叶时的情景图以示纪念;也可写某一时间琼珊在贝尔曼墓前的祭奠等。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