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要考点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 )的影响。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2.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 A.教育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个案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3.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4.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创究的原则 是( )。
人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 )和( )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2.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3.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 )、( )、完善时期四个时期。 4.教学环境包括( )和( )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C 4. C
二、填空题 1.学习、教学 2.思维
3.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4.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三、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四、论述题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的问题的具体模式,而是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2.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 )意识。
人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 式被称
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多项选择题
1.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感知阶段
2.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与阶段性和( )。 A.定向性与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叛逆性 E.平衡性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A.社会性认知 B.社会性学习 C.社会性交往 D.社会性意识 E.社会性心理
三、填空题
1.学生现有水平与经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2.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 )。 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 )和( )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四、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 2.关键期 3.人格
4.自我同一性
五、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3.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C 4.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 3. AC
三、填空题
1.最近发展区 2.类型差异 3.外显行为、内隐行为
四、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与自我的关系的认识。
2.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3.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 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4.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 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五、简答题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他们思维的特征是: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不同的个体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六、论述题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