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实施细则
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论文)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掌握服装生产工艺流程的实际运作,进一步加强对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服装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课程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一、目的
1、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论文)使学生对《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设计》、《服装CAD》等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论文)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二、要求
1、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论文)集中进行。
2、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论文)的类型是工程设计型。 3、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应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同时制作出产品设计图册。
4、查阅文献3篇以上。
5、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是以产品开发为主的,学生应有完整的设计方案,并提供产品开发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册。
三、组织管理
1、学院全面负责本院课程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1)学院或责成系(教研室)在课程设计(论文)开始前进行动员,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明确职责和要求。
(2)组织课程设计(论文)检查,重点检查教师指导情况、工作进度、学风及课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组织研讨课程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 (4)进行课程设计(论文)总结并撰写总结报告。
2、服装系(教研室)全面负责课程设计(论文)的教学工作,履行如下职责:
(1)制定各门课程设计(论文)的教学大纲。 (2)安排指导教师、确定总体进度、审定任务书。 (3)检查教师的指导工作,监控课程设计(论文)的过程。 (4)进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5)将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成果整理、归档,至少保存四年。 四、选题
1、选题应符合课程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要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2、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3、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4、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适当。 5、题目应有多样性,每人一题。
6、在符合课程设计(论文)大纲的前提下,教师新拟的题目,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拟的题目,都需经系(教研室)主任审批后,方可执行。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由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的教师担任,没有指导课程设计(论文)经历的教师原则上不能独立承担指导工作。
2、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多于40人。 3、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要充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题、下达任务书、提供参考文献等。
(2)认真指导学生,及时解答和处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出勤、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
(3)课程设计(论文)期间,每个工作日在设计场所指导时间不少于4小时。
(4)对学生的设计成果(图纸、说明书、论文)作出批改,写出简单评语,并签字;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课程设计(论文)的工作,给出成绩。
六、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在课程设计(论文)期间要严格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爱护公物,保证设计场所整洁、安静。
3、因事、因病不能参加课程设计(论文),需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请假超过全过程三分之一或旷课超过全过程四分之一者,其成绩为不及格。
4、严禁抄袭或找人代作,一经发现,其成绩为不及格,并视情节轻重参照学生考试违纪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5、课程设计(论文)不及格者,应申请重修。 七、成绩评定
1、课程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应以学生的成果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工作态度等为依据。
2、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有课程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课程设计考核分四部分:设计说明书占30%、设计图纸占40%、面试答辩占20%、出勤和平时表现占10%。
3、课程设计(论文)的成绩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附件:1、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书写规范
2、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格式 3、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5、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图册部分图纸清单及粘贴顺序
附件1:
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书写规范
一、说明书(论文)书写格式
说明书(论文)手写或打印均可,手写要书写工整。
1、题目:应有高度的概括性,不得超过25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 2、摘要:设计说明书要求中文摘要,论文要求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摘要在200~400字之间。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3、目录:应包括全部章节的标题(编到3级标题)和参考文献,若有附录也应编入。
4、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编排,文字、公式、图、表应规范地书写和绘制。
5、插图:插图包括曲线图,流程图,工艺图、设备图、框图,示意图,图片等。插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图都应有简短确切的图名,连同图序置于图的下方,图序与图名之间空一格,图名中和图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6、插表:插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连续编排,每一插表都应有简短确切的表名,连同表序置于表的上方,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和表名后不加标点符号。
7、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1)普通图书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会议录、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C].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
(3)科技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R].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
(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D].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年.
(5)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6)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期刊名,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
(8)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注:各参考文献的类型及其标志代码如表1所示;各电子文献的载体及其标志代码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录 汇编 报纸 期刊 学位论文 标志代码 M C G N J D 文献类型 报告 标准 专利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标志代码 R S P DB CP EB
表2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载体类型 标志代码 载体类型 标志代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