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教案
绪论
一、概说
二、果树生产现状与市场 三、果树生产的发展趋势
一、概说
2个概念
?果树Fruit Trees, Fruit Plants, Fruit Crops:能生产可供鲜食或加工的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它们的砧木。
?果树栽培学Pomology,Fruit Culture, Fruit Growing:包括果树种类、品种和从育苗、建园到采收各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果树栽培的特点
?种类多:乔木、灌木、藤本、多年生草本。 ?生产周期长:一般栽植后3-5年进入结果期。
?集约经营:单位面积投入人力、物力多,管理精细,效益也高。我国早有“一亩园十亩田”的谚语;美国每个劳力平均经营250-300亩果园,而大田作物可达10000亩左右。 ?鲜食是产品的主要利用形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鲜食比例越大。
果树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果树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果品产值仅次于粮食、蔬菜,居种植业第3位。
?发展果树生产不仅能因地制宜利用山地、丘陵、旱塬和沙荒地,也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
?果品营养丰富,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许多果品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民健康。 ?果品除鲜食外,还有广泛的加工用途。
果品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果品营养:糖、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食用纤维等 ?人均年水果需求量:70~80Kg ?世界人均年水果消费量:70余Kg
? 中国:2000年49Kg、2008年79Kg
?国际市场经验:人均水果消费量低于80Kg时, ? 随人均收入增长,水果消费量直线增长
果品广泛用作加工原料
?食品工业:罐头、果汁、果酒、果酱、果茶、果粉、果干、蜜饯、果冻
1
?医药工业:山楂冲剂、枇杷叶膏、雪梨膏 ?化轻工业 :提取单宁(板栗、石榴、柿)、提取香精(柑桔)
二、果树生产现状与市场 (一)我国果树生产概况
(二)我国果品市场基本格局
(三)果树生产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四)我国水果产销形势分析
(一)我国果树生产概况 我国果树生产概况
2000年1.34亿亩(占世界21.3%) 2005年1.60亿亩(占世界20.6%) 2008年1.66亿亩(占世界20.1%)
2000年6225.4万吨(占世界14.3%) 2005年8705.6万吨(占世界17.1%) 2008年10784万吨(占世界18.8%) (二)我国果品市场基本格局 (1) 超市及专业果品批发市场
水果销量占零售总量的40%以上,且呈不断增长态势。经营形式多样化,有散装、小包装、礼品包装等。
(2) 商店及个体摊贩
水果销量占零售总量的30%左右。起补充水果经营网点市场空间的作用。 (3) 农贸市场及流动摊点
水果销量占零售总量的20%以上。在城市环境改善中逐步受到制约,呈萎缩趋势。 我国果品批发市场价格基本趋势,总的趋势是: 进口水果价格高于国产水果 优良品种果品价格高于一般品种 优质果品价格高于一般果品
生态适宜区果品价格高于非适宜区 (三)果树生产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全国果业总产值约1000亿元,人均获得收益75元。全国果业总产值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蔬菜,居第三位。
湖北水果产值约30亿元,人均获得收益50元。
三、果树生产的发展趋势 1、绿色食品迅速发展
?绿色食品(国外称Organic food或自然食品)。是指这种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和食用后都不会危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即安全、营养的食品。 ?就果品而言,绿色果品应是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少施或不施化肥和化学农药而生产出来的果品。因为化肥和化学农药不仅由于淋溶而污染环境,而且残留于果品,影响人类健康。
2
注:食品的功能从营养到健康 2、果品生产的优质化
?果实的内在品质:糖、酸、矿物质、维生素、色素、其它有机物、残毒含量等。 ?果实的外观品质:果实的大小、形状和色泽等。
?果品的生产除注重其内在品质外,外观品质也同样得到重视。 ?品种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关键,新品种的栽培备受重视。 注:果品生产从产量型向质量型生产转变 3、果品生产的标准化
?适时采收:在法国,根据果实内糖含量来确定果实采收期已在富士苹果上得到应用;在新西兰和日本,根据苹果果皮颜色,用比色卡进行比色来确定是否能采收(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比色卡)在生产上已成为常规手段。
?严格对果实进行分级:果实分级机械已高度自动化,在分级时它能对每一个果实的重量、颜色进行测定,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依据设定的指标进行分级。
?按统一规格进行包装:对每一箱果实的重量和每一等级相应的果实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注:果品→商品→类似于工业产品的要求。 4、果品生产的社会化
果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仅依靠机械化和自动化,更主要的是社会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服务体系”。如土壤和叶片分析,物质供应,机械维修,技术咨询,金融服务和生产保险等,且服务方式多种多样。 5、与高新技术结合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果树生产的发展。如果树无病毒化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应用;依靠品种、贮藏、设施栽培和南北半球冷暖反季节性的果品周年上市;人工控制的促成栽培(提早成熟)和抑制栽培(延迟成熟)技术的应用等。科学家们正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和完善田间管理(如病虫防治、灌水、施肥)的自动化试验。
第一章 我国果树的主要种类与分布
第一节 种和品种的概念 第二节 果树的分类
第三节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第一节 种和品种的概念
■每种植物都有相应的名称。不同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如红薯在北京称为白薯,湖南叫红薯,江苏叫山芋,四川叫红苕,东北叫地瓜。
■植物学分类法是世界通用的统一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 物种的概念
■物种(species):生物可根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即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自然分布区的一群类似生物。
3
●形态种(表征种):根据不连续的表征单位,即通过变异中的某些间断而与其它的种区别开来,同种个体形态学上彼此相似。
●生物种:根据不连续的繁育单位,即通过繁育上的障碍与其它的种区别开来,同种个体彼此间杂交能育或具有能育潜力。
●划分不同物种的标准是植物的形态差异,尤其是花和果实的形态差异,这些差异比较稳定,容易与相近的类群区别。困难之处在于判断差异程度的大小是否达到种级的水平。 品种的概念
■品种(cultivar)
●按人类需要选择或培育出来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且在被繁殖后仍能保持其特征的栽培个体之集合。
※ 品种是人工生物群体,是劳动的产物。
●品种可以是某个物种之下的优良群体,也可以是不同物种之间杂交形成的优良杂种。
第二节 果树的分类
一、 植物学分类 二、 园艺学分类
(一)按叶生长期特性分类 (二)按生态适应性分类 (三)按生长习性分类 (四)按果实构造分类
第三节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一、果树带的含义
二、我国的自然条件:地形与气候 三、果树带的划分
一、果树带的含义
1、果树与自然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在其长期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经过自然淘汰和本身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有了一定的自然分布规律,形成了一定的果树分布地带,简称“果树带”。
2、果树带的划分,不仅可以反映果树分布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而且可作为制定果树发展规划,建立果树生产基地,制定果树增产措施以及果树引种和育种的理论根据,作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栽。 但是,自然环境条件和果树本身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果树带的划分,只能说明现有果树种类对当前自然环境的适应范围,不能理解为这就是各种果树不可逾越的固定界限。 二、我国的自然条件
1、地形: 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山坡、平原、丘陵、高原、沙荒、到处都分布着果园,果树种类和栽培技术表现丰富多彩。
2、气候: 海南岛南,长夏无冬;黑龙江北,长冬无夏。具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多种气候带,另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
地 形
1、东西分界:东经110°左右,兴安岭、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和大巴山东麓至武陵山、云贵高原的东缘。
2、 南北分界:北纬35°左右,岷山、秦岭、伏牛山、大别山至淮阳山、淮河一线。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