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静力学基本公理
【教学题目】
静力学基本公理 【教材版本】
孔七一主编,《应用力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理、定理、推论的概念; 2.理解力学的基本公理。 二、能力目标
能熟练应用力学的四大基本公理。 三、教学要求
能准确阐述力学的四大基本公理。 【教学思想】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分析】
对物理学中“平衡”概念的理解分析。 【教学方法和策略】
讲练法、联想法。 【教学资源】
1.姬慧主编,《土木工程力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同济大学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主编,《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王长连主编,《建筑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中学物理学入手,深层次讲解力学的基本公理。 二、课程教学
静力学基本公理:是静力学中已被实践反复证实并被认为无需证明的最基本的原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并成为演绎推导整个静力学理论的基础。
基本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说明:二力平衡公理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启发教学:绳索的两端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压力,是不能平衡的。
基本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一力系上,增加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不会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即原力系的效应不变。
效应: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基本公理三:
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同一点上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引申:在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前提下,可以引申出离的三角形法则。 基本公理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启发教学:用手打人的同时,自己的手也痛。
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画受力分析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