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曲线运动
1.如图所示,竖直圆形轨道固定在木板B上,木板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3m小球A静止在木板B上圆形轨道的左侧.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入小球并停留在其中,小球向右运动进入圆形轨道后,会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圆形轨道半径为R,木板B和圆形轨道总质量为12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小球与圆形轨道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求:
(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
(3)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求子弹速度的范围.
232mv0 (3)v0?42gR 或45gR?v0?82gR 【答案】(1)mv0 (2) 16mg?84R【解析】
本题考察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与曲线运动相结合的问题. (1)子弹射入小球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3m)v1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Q?代入数值解得:Q?121mv0??4mv12 2232mv0 8(2)当小球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低点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
(m?3m)v12得F1?(m?3m)g?
R以木板为对象受力分析得F2?12mg?F1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木板对水平的压力大小为F2
2mv0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F2?16mg?
4R(3)小球不脱离圆形轨有两种可能性:
①若小球滑行的高度不超过圆形轨道半径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m?3m?v12??m?3m?gR 2解得:v0?42gR ②若小球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2(m?3m)v2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有:(m?3m)g?
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12(m?3m)v12?2(m?3m)gR?(m?3m)v2 22代入数值解得:v0?45gR 要使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木板对球的压力:F3?12mg
2(m?3m)v3在最高点有:F3?(m?3m)g?
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v0?82gR 112(m?3m)v12?2(m?3m)gR?(m?3m)v3 22综上所述为保证小球不脱离圆形轨道,且木板不会在竖直方向上跳起,子弹速度的范围是
v0?42gR或45gR?v0?82gR
2.如图所示,光滑轨道CDEF是一“过山车”的简化模型,最低点D处入、出口不重合,
E点是半径为R?0.32m的竖直圆轨道的最高点,DF部分水平,末端F点与其右侧的水
平传送带平滑连接,传送带以速率v=1m/s逆时针匀速转动,水平部分长度L=1m.物块B静止在水平面的最右端F处.质量为mA?1kg的物块A从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恰好通过竖直圆轨道最高点E,然后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若B的质量是A的k倍,A、B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2,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物块A与物块B的碰撞时间极短,取g?10m/s.求:
2
(1)当k?3时物块A、B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2)当k=3时物块A、B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
(3)讨论k在不同数值范围时,A、B碰撞后传送带对它们所做的功W的表达式.
k2?2k?15【答案】(1)6J(2)0.25m(3)①W??2?k?1?J②W?
2?k?1?【解析】
2v0(1)设物块A在E的速度为v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mA①,
R设碰撞前A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AgR?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1?4m/s③;
112mAv0?mAv12②, 22设碰撞后A、B速度为v2,且设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1??mA?m2?v2④;
解得:v2?mA1v1??4?1m/s⑤;
mA?mB1?3112mAv12??mA?mB?v2⑥,代入数据解得Q=6J⑦; 22(2)设物块AB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为s,
由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可得:Q?由动能定理得:???mA?mB?gs??(3)由④式可知:v2?1?mA?mB?v22⑧,代入数据解得s?0.25m⑨; 2mA4v1?m/s⑩;
mA?mB1?k(i)如果A、B能从传送带右侧离开,必须满足 ?mA?mB?v2???mA?mB?gL,
212解得:k<1,传送带对它们所做的功为:W????mA?mB?gL??2?k?1?J; (ii)(I)当v2?v时有:k?3,即AB返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仍为v2; 由动能定理可知,这个过程传送带对AB所做的功为:W=0J,
(II)当0?k??时,AB沿传送带向右减速到速度为零,再向左加速, 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到传送带的左侧. 在这个过程中传送带对AB所做的功为W?11?mA?mB?v2??mA?mB?v22, 22k2?2k?15; 解得W?2?k?1?【点睛】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即可解题;解题时注意讨论,否则会漏解.A恰好通过最高点E,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通过E时的速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与B碰撞前的速度,A、B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过程产生的内能,应用动能定理求出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根据A、B速度与传送带速度间的关系分析AB的运动过程,根据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出传送带所做的功.
3.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g取10m/s2)。求:
(1)初速度
(2)水平射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答案】(1)10m/s(2)17m(3)15m 【解析】 【分析】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将1秒后的速度进行分解,根据vy=gt求出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再根据角度关系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将落地的速度进行分解,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根据水平初速度求出落地时的速度;根据落地时的速度求出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运用vy=gt求出运动的时间,再根据x=v0t求出水平射程.再根据h=【详解】
(1)如图,水平方向vx=v0,竖直方向vy=gt,1s时速度与水平成45°角,即θ=45°
12
gt求出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2
因为tan45=所以v0=vy
0
vyv0
初速度:v0=gt=10×1=10m/s。 (2)落地时,tan60?'0v'yvx
所以落地竖直速度vy?gt?3v0?103m/s 解得t=3s
水平射程:x?v0t?103m?17m (3)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掌握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学公式.
2121gt??10?3m?15m 22
4.“抛石机”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如图所示,为某学习小组设计的抛石机模型,其长臂的长度L = 2 m,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37°;将质量为m=10.0㎏的石块装在长臂末端的口袋中,对短臂施力,当长臂转到竖直位置时立即停止转动,石块被水平抛出,其落地位置与抛出位置间的水平距离x =12 m。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
度g取10m/s2,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参考平面。sin37°= 0.6,cos37°= 0.8。求:
(1)石块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EP (2)石块水平抛出的速度大小v0; (3)抛石机对石块所做的功W。
【答案】(1)320J (2)15m/s (3)1445J
【解析】(1)石块在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h=L+Lsinα=2×(1+0.6)m = 3.2m 由重力势能公式:EP=mgh=320J (2)石块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x = v0t
12gt 2解得:v0 = 15m/s
竖直方向 h?(3)长臂从初始位置转到竖直位置过程, 由动能定理得: W?mgh?解得: W = 1445J
点睛:要把平抛运动分解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12mv0 2
5.如图所示,一半径r=0.2 m的1/4光滑圆弧形槽底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4 m/s,长为L=1.25 m,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EF为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的中空方形细管,EF段被弯成以O为圆心、半径R=0.25 m的一小段圆弧,管的D端弯成与水平传带C端平滑相接,O点位于地面,OF连线竖直.一质量为M=0.2 kg的物块a从圆弧顶端A点无初速滑下,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过后滑块被传送带送入管DEF,已知a物块可视为质点,a横截面略小于管中空部分的横截面,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滑块a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vB; (2)滑块a刚到达管顶F点时对管壁的压力. 【答案】(1)vB?2m/s (2)FN?1.2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