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美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从教师外部的体态行为到内在的气质,从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应用到教学结构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对美育因素进行挖掘、利用。【关键词】思想品德美育渗透
美育是年轻一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通过艺术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渠道外,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应注意渗透美育,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例外。为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育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美育因素加以挖掘,并呈现、传递给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外部的体态行为到内在的气质意蕴,从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应用到教学结构的组织安排,都要充满美的意义,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之中,以达到美育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步实现的目的。
现列举如下:
1.教师形象的美
照教育理论,教师上课时不能穿奇装异服,不能浓妆艳抹或者佩戴引人注目的首饰等。但是教师的衣着打扮也不能过于随便,表现得邋邋遢遢,不修边幅,无精打采。课堂上的教师应是一个衣着得体、干净整洁、精神充沛、充满自信的形象,以形象和气质的美获得学
生的尊重和信任。去年我校分来了十余名特岗教师,她们的形象和气质对学生欣赏美、追求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是很好的例子。
2.教学语言的美
感染着学生。如果教师的语言有气无力,或“嗯”、“啊”、“这个”、“那个”连篇,或整个教学过程一道腔,学生听起来就会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趣,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钻研教材和新课标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进行设计、锤炼。哪个地方需要设疑,哪个地方需要点拨,那个地方需要重复、强调,那个地方需要增强语势、设计高潮,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总体上课堂语言要做到语言准确、吐字清晰、张弛有度、抑扬得体,以良好的语言运用艺术向学生展示知识,使学生在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比如,我校有位思想品德课教师,讲课语言幽默有趣,学生非常喜欢上他的课。
3.板书设计的美
现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但板书是
教师的“门面”,好的板书设计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人以美感,也便于教师利用板书对讲授的知识进行小结,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练好“内功”。教师要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做到写字规
范正确、字形匀称、笔画清楚、书写流利。②黑板利用合理。即正、副板书要界限分明。正板书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线”,主要写教材的题目,提纲要点等,副板书一般写不易理解的文字,以及辅助正板书的相关内容和需要说明的图表和挂图等。一般正板书应设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如设在中央。也可将正板书设在左端,副板书设在右端。③板书内容准确、精当。教师对一堂课要板书的内容要胸有成竹,即写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写了擦,擦了写,内容杂乱、眉目不分。④采用的板书形式得当。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如讲新课时一般采用“大小标题式”,即选择教学内容的一些主要纲目作为板书条目。而在上复习课时一般可采用“线索式”和“图解式”。“线索式”就是把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从属关系用明确的线索串联起来,以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图解式”即把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用各种不同的图形、图表表示出来,以便于学生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不论采用何种板书形式,都要从总体上反映出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做到脉络清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给人以美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兴趣教学的美
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接受知识,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活起来,使学生愿意上思想品德课,喜欢听思想品德课教师讲课。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宽,思维面要广,要善于联想,必要时运用恰当的、幽
默诙谐的比喻,联想和健康的调侃语言。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某些课节对于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六课“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这一目时,可让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国家在一个钟头内不要法律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学生会很感兴趣的想象这个问题,那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过兴趣教学是一种较难把握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有选择的慎重使用,以不失教学的严谨性、目的性。
5.教材本身的美
出版社的编委们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和中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经过认真组织、审议而编写的。在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深入浅出,说理明白,通俗易懂,接近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图文并茂,设计精美,版式活泼。如每讲一个问题前大都安排一个小活动,或插图、或事例、或列举数字、或叙述史实的辅助材料,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小问题;在适当位置穿插“名人名言”、“相关链接”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本身的这些条件,通过自己的分析,挖掘知识的内涵和思想教育以及美育因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去思考、判断,从而形成新的自己的观点,以达到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