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初步掌握不含括号以及含有小括号的两步综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相关式题,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体会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重要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4、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第三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第四课时:练习五
第五课时:算“24点”
二、分课时教案 课题(课时) 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类比、推理总结出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光盘 修改栏(手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师强调: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5×3=15(元) 15+20=35(元) 板书设计 5×3+20 先算乘后算加减 教学后记 (手 写) 课题(课时) 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2)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经历类比、推理总结出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光盘 修改栏(手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8-8×3 4×5-10 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场解决了小军和小晴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36页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引导: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钱)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 (2)思考:怎样求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