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砌石前的准备工作:
砌石前要清洗石料,将表面泥土等杂物冲洗干净,以利砂浆与石料的胶结。清理基础面层,用水冲洗浮泥,承台面不留有杂物。按设计断面尺寸放样定位,弹出墨线,树立样架。抽除基坑积水,以保证砌体不被水泡或水冲。 (3)、砌体砌筑:
砌石工程必须在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基础面在砌石或浇筑前,先进行清理,将基础表面的泥垢、油污等清理干净,清理后的基础在砌筑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
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放样点的允许误差:轴线的允许误差,不大于±10mm;平面轮廓的允许误差,不大于±20mm;高程的允许误差,不大于±10mm。
石料砌筑前,应在砌筑面以外将石料逐个检查,要求将表面的泥垢、青苔、油污等冲刷清洗干净,并敲除软弱边角。砌筑时,石料须保持洁净湿润状态。
砌筑应分层,采用铺浆法砌筑 ,各砌层均应坐浆,随铺浆随砌筑。砂浆稠度应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时,应适当调整。
砌体宜逐层全面均衡上升,且按石料规格及上下错缝要求砌成阶梯形;相邻段的砌筑高差和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砌体表面的面石,其外露面的颜色要求一致,每层应依次砌角石、面石,然后砌腹石,一般应同步上升。如不能同步砌筑,其相对高差不宜大于1m,其结合面应作为竖向工作缝处理。块石砌筑,应选择较平整且经修整后的大块石用作面石,上下两层石块应骑缝,内外石块应交错搭接。面石外露面进行人工修琢加工,高差应小于0.5cm。
沉降缝面应平整垂直,背水坡面也应基本平整,无明显凹凸,并以同标号砂浆抹平。
砌石外露面采用1:2水泥砂浆勾凸缝防渗。在砌体施工24h后勾缝前应将砌缝剔清、刷洗干净并用水湿润再行勾缝。砂浆嵌入缝内不小于缝宽2倍。勾缝要求紧密,粘结牢固,连接平顺。勾缝砂浆应单独拌制,严禁与砌体砂浆混用。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内及时养护,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时间一般为14天。
低温天气,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般覆盖薄膜或草袋防冻。
4)、砂浆勾缝防渗
浆砌石的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勾缝不仅可以加固砌体,同时对减少渗水也有很大作用。勾缝前需对砌体表面平整度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勾缝就是在砌体砂浆凝固前,先将缝内深度不大于2cm的砂浆刮去,用水将缝内冲洗干净后,再用标号较高而且较稠的砂浆进行勾缝,勾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勾缝型式采用外凸平抹式。
5)、后台填土
墙身挡墙砌筑常水位以上时,挡墙台背后可进行塘渣,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进行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填筑厚度小于30㎝,回填土摩擦角要求大于30°,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为90%。台背后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
第二节、桥梁施工 本工程的桥梁,主要施工步骤为:桩基施工-桥台桥墩施工-浇筑主拱箱梁混凝土 –主梁达到90%强度后进行预应力钢束长拉--拆除支架-浇筑路面-桥梁装修。 (一)、施工准备
认真组织和落实主要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对类似工程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为骨干,熟悉施工设计图,领会设计意图,阅读标书内容和建设单位述及的规定、要求和参照的标准。
进行现场的技术交底,做好定位桩控制,绘出控制网,以便施工放样时用。并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永久水准点,沿线自引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及保护桩、导线桩按要求埋设。所设的水准点必须经过二次以上的复核,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使用。 (二)、围堰施工 (1)、根据本工程要求为了保证Ⅶ通航要求及确保河道安全汛期,施工时采用筑岛围堰施工。围堰标高按高出洪水位至少50厘米考虑(洪水位3.8米),围堰高4.8米。考虑围堰使用的实际情况,对围堰进行木桩加固。木桩采用8米的Φ150mm的圆木,木桩间距1米。上口用钢管对两侧的木桩设置连接。围堰上口宽1米,采用灌泥砂袋(粘土填心),内外都采用1:0.5的坡度。为防止漏水,在围堰外侧加铺彩条布或防水薄膜。
A、打木桩
采用机械打桩,人工配合,打桩前按方案定出打桩边线,打桩时严格控制桩的垂直度与入土深度。
B、筑坝填土
筑坝时将灌泥砂袋嵌入基底,砂袋装土量为袋容量的1/2-2/3,袋口用麻线和细铁丝缝合。由人工自坝底向坝顶分层铺砌,中间用粘土填芯,填筑时应注意将土倒在已出水面的堰头上,顺坡送入水中,以免离析,造成渗漏,水面以上的填土要分层夯实。
围堰体计算:
a、抗滑稳定计算:Fg/P=(1+5.8) ×4.8×0.5×17.99×0.35/(0.5×10×2.72)=2.8>1.5 满足要求;
b、抗倾覆:Mr/Mq=(1+5.8) ×4.8×0.5×17.99×2/3×4.8÷(2/3×4.8×0.5×10×2.72)=8>1.5满足要求;
(2)、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和施工排水相结合,在围堰上备大量排水泵。在堰内挖一条排水沟与集水井联接,集水井挖在堰内最低处,然后排水泵积水排出堰外。基坑排水和施工排水相结合,围堰施工时基坑排水采用潜水泵排水至基坑外。
(三)、钻孔灌注桩施工
本标段共有桩径1.5m灌注桩20根,1.0 m灌注桩40根 1、施工准备工作
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桩位测量放样、场地准备、工作平台及护筒制作埋设,泥浆制备等。
(1)、桩位测量放样
首先对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中所有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检查复测,若复测结果在规定的容许误差范围内则可采用原测量成果,否则应进行调整,并报监理工程师,在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审批后,才能使用。
测量放样主要使用红外线测距仪进行,根据待放桩位的中心坐标和附近两个互通的导线点坐标,利用极坐标法即可放出桩位中心桩,为便于复核,应在中心桩附近适当位置,在纵横方向上个设两个保护桩。
为了测量方便,可以增设必要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测设方法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测设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并在其批准后方可使用。 (2)、场地准备
钻孔场地的平面尺寸应根据桩基设计的平面尺寸、钻孔底平面尺寸、钻机移位要求、施工方法及其它配合施工的机具设备布置等情况决定。在河中的场地或工作平台的高度,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高水位,并高出该水位0.6~1.0m。本工程场地部分在水中,可搭建水上工作平台,平台基桩用木桩或钢管桩或笼装片石基础,顶面纵横梁、支撑梁用木料或型钢等材料搭建。平台应能支撑钻孔机械、护筒加压、钻孔操作、吊放钢筋笼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并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 (3)、护筒的制作和埋设 A、护筒的作用和一般要求
护筒的作用是固定桩位,引导钻锥方向;隔离地面水免其流入井孔,保护 孔口;并保证孔内水位(泥浆)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一定高度,形成静水压以保护孔壁;以及产生孔内外水位差,防止坍孔。
用钢板制成的埋设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内径应比桩径稍大,反循 环回转钻宜大0.2~0.3m;采用反循环回转方法钻孔时,护筒顶端应高出施工水位2.0m以上;如在潮水影响时期,应高出最高水位1.5~2.0m以上,并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
B、护筒的制作
钻孔桩采用钢护筒,每节护筒的高度,一般采用1.5m~3.0m,视具体情况 确定。两节或多节护筒相接时,采用电焊加密水性材料连接,确保护筒有足够的刚度并不漏水。
C、护筒的埋设
护筒的埋设工作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重要工作。在旱地可采用挖埋法,浅 水处可采用围堰。护筒平面位置与竖直度准确与否,护筒周转和护筒底脚是否紧
密不透水,对成孔、成桩质量都有重大影响。埋设时,护筒中心线对准正常测量标定的桩位中心,并严格保持护筒的竖直度,其偏差均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护筒沉入河底入土深度不小于1.5m。
护筒埋设要求准确、稳定、不变形、底部不漏水,能保持孔内水头稳定, 形成静水压力,保护孔壁不坍塌。 (4)、泥浆的制备
泥浆具有防止坍孔、护壁、挟带钻渣、冷却润滑钻具的作用。制备泥浆的粘土,应选择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胀土,经野外鉴定,具有下列特征的土,符合上述要求,可作为泥浆的原料。
A、自然风干后, 用手不易掰开捏碎; B、干土破碎时,断面有坚硬的尖锐棱角; C、用刀切开时,切面光滑,颜色较深;
D、水浸湿后有粘滑感,加水和成泥膏后,容易错成直径1mm的细长条,用 手揉捻,感觉砂粒不多。浸水后能大量膨胀;
E、胶体率不低于95%; F、含砂率不大于4%;;
G、制浆能力不低于2.5L/㎏;
泥浆的循环和净化系统,当在陆上施工时,可设置制泥浆池、贮浆池、沉淀 池,并用泥浆槽连接。外周挖一条环流沟,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钻孔
本工程共有钻孔灌注桩60根,根据现场及以往相同地质的施工经验选择性 能良好的钻机钻孔。
钻机就位前,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 修。此外根据地质资料绘制钻孔地质剖面图,挂在钻机台上,以便在钻孔中对不同的土层选用适当的钻头,调整钻进速度和合适的泥浆指标。钻机就位后,认真调平对中。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稍有倾斜或位移,及时纠正,使成孔后的铅垂度不超过1/100。
在钻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和保持孔内水头稳定,保护孔壁稳固。这样可以降低护壁泥浆比重,减少泥浆消耗,并能提高钻孔进尺速度。根据实验资料和钻孔实践经验,反循环钻孔浆液比重采用1.1,可以使钻孔获得满意的效果。 钻孔注意事项 (1)、开钻时低档慢速,缓慢加快; (2)、在易塌方的地层,水头控制在1.8m以上,并适当加大泥浆比重,并经常检查孔内水位和泥浆比重。 (3)、钻进过程中,不的提早紧刹,以防因打空锤而损坏机器或出意外事故。 (4)、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孔内有无异常情况,各部连接是否松动。 (5)、钻孔完之后,对孔径孔深进行检查,合格之后进行清孔,只要采用换浆法清孔,用新鲜的泥浆换除孔内含有沉渣的泥浆,以确保孔内沉淀小于容许范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