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NaOH或HCl酸或碱盐
A. 硅 B. 硫 C. 铜 D. 铁 8.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 1L0.1mol·L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9.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2-CO + H2O310. 在一定条件下,NaCO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2
3
-1
+
HCO3- + OH-。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HCO3?)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2?c(CO3)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右图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12.
某
探
究
小
组
利
用
丙
酮
的
溴
代
反
应
(
CH3COCH3?Br2HCl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
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1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 增大c(HCl),23.(15分)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氯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
v(Br2)增大 D. 增大c(Br2),v(Br2)增大
?H=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24.(13分)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验证滤液B含Fe3?2?,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 (5)已知298K时,Mg(OH)2的容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
2?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5.(17分) 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_______.
2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1) 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上 (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Zn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Zn+2NaOH=Na2ZnO3+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木目标。 (2)选用B和 (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Zn)?= 。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 (6)?(Zn)? 。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 方案乙(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
选考部分
第II卷选考部分共5题,共35分。其中第28、29题为物理题,第30、31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任选一题作答,若第28题、29题都作答,则按第28题计分,若第30、31题都作答,则按第30题计分,第32题为生物题,是必答题。请将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选答区域的指定位置上。 28.[物理——选修3-3](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化石能源为清洁能源 ②纳米材料的粒度在1-100μm之间 ③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④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同性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J,气体内能减少1.3×10J,则此过程 。(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J
4
5
4
5
②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J
4
5
③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J ④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6.0×10J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3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综)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 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 31.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
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 。
(2)官能团-X的名称为 ,高聚物E的链节为 。 (3)A的结构简式为 。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期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i.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7. 答案B 【解析】S与O2生成SO2,再与H2O生成H2SO3,可以与NaOH生成Na2SO3,B项正确。A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