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0041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Ⅱ)
英文名称: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45 学 分: 2.0
适用对象: 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作物育种学等
二、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Ⅱ主要围绕南方(特别是广东省)栽培作物,如水稻、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薯类(甘薯、马铃薯)、花生、甘蔗、烟草等大田农作物,从生产实际、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和措施与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系统的论述。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 of individual introduction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ystematically the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technology, cultural measures and its mechanism for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crops those were cultivated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ch as rice, maize, potato, peanut, sugarcane, tobacco.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其课程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灵活地组织教学;讲解时要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注重实践;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水稻栽培学 (一)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水稻栽培的意义、稻种的起源与演变、栽培稻的分类及其特点、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水稻生产技术;
2、 理解水稻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关系。
3、 了解不同的水稻栽培技术及其发展;我国水稻研究的现状。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稻生产概述
1、 主要内容:水稻生产的意义、国内外水稻生产的概况、我国稻作区的划分、我国水稻研究的现状。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稻生产的意义、我国稻作区的划分。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水稻生产的意义。 第二节 稻种的起源与演变
1、 主要内容:栽培稻的起源、野生稻的种类与分布、栽培稻种的演变、栽培稻的分类与特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野生稻的种类与分布、栽培稻的分类与特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野生稻的种类与分布、栽培稻的分类与特点;了解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第三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1、 主要内容:生育时期的划分、器官建成、光温反应特性、需水需肥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露白、断奶期、爪根、叶蘖同伸、需水临界期、功能叶、积温、返青期;水稻的生育时期划;种子萌发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根、叶、茎、分蘖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判断;幼穗分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光温反应特性与应用、需水需肥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与调节。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水稻的生育时期划分;种子萌发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根、叶、茎、分蘖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判断;幼穗分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光温反应特性与应用、需水需肥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与调节措施。 第四节 水稻栽培技术
1、 主要内容:水稻安全生长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育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稻安全生长期、适宜秧龄、大龄秧、老壮秧、超龄秧、基本苗;用种量计算公式、壮秧标准、种子处理方法、催芽技术、秧田水肥管理要求、基肥使用、移栽规格、大田水分管理、大田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不同栽培方式特点比较和不同品种栽培技术特点比较。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种量计算公式、壮秧标准、种子处理方法、催芽技术、秧田水肥管理要求、大田水分管理、大田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理解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性的关系;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及其特点;不同品种栽培技术特点。
(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水稻叶蘖同伸规律调查; 2、水稻生长特性调查; 3、不同品种区分;
4、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特点比较; 5、水稻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操作; 6、水稻播种操作;
7、不同时期大田栽培措施的确定;
8、病虫草鼠害调查与防治措施的拟定和实施。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胶片、操作练习、讨论。
第二章 玉米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国内外玉米生产和发展现状。
2、掌握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3、熟练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主要内容
玉米栽培学科的发展,国内外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生产的经济地位,玉米增产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内外玉米栽培学科、生产发展概况及经济地位;玉米增产的途径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国内外玉米栽培学科、生产发展概况;掌握玉米增产的途径。 第二节 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1、主要内容
玉米的分类,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生长和功能,玉米生殖器官,玉米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之间的相关性,玉米的生育期与生育阶段,玉米对光照的要求,玉米产量形成的基础,玉米品质形成及影响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九大玉米亚种特征特性,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特性与代表类型,鉴定叶位的方法,根茎叶花的生长、功能和特点,籽粒的成熟过程和成熟标准,生殖器官的形成与营养器官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田间管理中心任
务,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和影响玉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有关理论和各种相关关系;熟悉玉米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各生育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等。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
玉米良种的应用,土壤耕作,施肥规律,播种和种植密度,田间管理,收获和储藏,病虫害防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玉米良种的特点特性,适合广东省玉米生产的土壤耕作、施肥规律、播种和种植密度以及田间管理的技术和措施,玉米大田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成熟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广东省玉米良种的特点特性,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制定一套玉米高产、低成本、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措施。 第四节 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
特用玉米种类,超甜玉米栽培技术,糯玉米栽培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八大特用玉米的形态特征和经济意义;三大甜玉米特征特性和经济价值以及发展前景;鲜食型糯玉米和超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特用玉米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掌握鲜食型糯玉米和超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实习实践环节:
(1)玉米植株形态特征观察。 (2)玉米叶面积系数测定。 (3)玉米田间诊断。
(4)玉米幼穗分化过程观察。
2、课后复习内容:
(1)玉米根据籽粒形态分为那9大类型?其特征特性是什么? (2)如何划分玉米生育期的早熟、中熟和晚熟?
(3)什么是特用玉米?它主要有那些不同的类型?其主要特征特性是什么? (4)普通玉米、超甜玉米和鲜食型糯玉米高产、高效和优质栽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并采取哪些有效的技术措施?
(5)什么是玉米的可见叶令、展开叶令和叶令指数? (6)广东省的春秋冬玉米在什么时候播种? (7)玉米叶片的分组与各组叶片的功能?
(8)玉米雌雄穗分化的异同点?
(9)玉米对养分的吸收特点及如何施肥? (10) 玉米的光合产物积累与干物质分配? (11) 玉米穗、粒重关系与合理密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社会实习实践和PPT教学相结
第三章 花生栽培学 (一)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花生栽培的意义、栽培花生的分类及其特点、花生生长发育特性、花生栽培技术;
2、 理解花生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关系。 3、 了解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我国花生栽培研究的现状。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花生生产概述
1、主要内容:花生生产的意义、国内外水稻生产的概况、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与成就、我国花生栽培研究的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花生生产的意义、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与成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花生生产的意义、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与成就。 第二节 栽培花生的类型与生长发育特点
1、 主要内容:栽培花生的类型与特点、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花生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栽培花生的分类与特点、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主要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栽培花生的分类与特点、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主要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1、 主要内容:花生的栽培制度、播种技术、花生的需水需肥特点与水肥管理技术、高产群体特征与高产栽培措施。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花生的主要栽培制度、连作的危害、原因与克服途径、播种期确定、播种技术、花生的营养特点与科学施肥技术、花生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高产群体结构特点、高产栽培技术。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花生的主要栽培制度、连作的危害、播种期、播种技术、花生的营养特点与科学施肥技术、花生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高产群体结构特点、高产栽培技术。 (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 花生生长特性调查; 2、 不同品种区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