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学习方式的研究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1世纪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可以说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创新。创造思维就其属性来讲,具有先天的自发盲目性。开放它、培养它,就是把这种自发盲目性通过教育者的挖掘,使之结构最合理、组合最和谐,从而发挥其最优的系统功能,使创造性思维机能的作用力得以充分发挥。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十分重视和强调教学的逻辑性,把知识讲得系统、严密、透彻、条理清楚就视为一节好课。可是从近代、现代来看,我们的人才和科技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总是沿着确定的方向,单一的逻辑求得一致的认同。这种中国特色的思维方法,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总是跟在前人和他人的后面走,不敢突破和超越,致使学生头脑封闭不善存疑,不会分析,难于创新和突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打破了这种僵化的局面。新课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新的要求和目标。新课程中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学习方式,谈一谈我粗浅的认识,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教师的转变
罗杰斯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常因偏离常规的思想而受到压抑。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活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要的地位。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在竞争中求发展,把独立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地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因此,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我们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各类行为培养的失调现象,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这方面,国外创立的天才生自主学习者模式、专题研究学习模式、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等众多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合理借鉴国外有关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创设良好的创造性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
此外,教师还要讲究教学活动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和问题,巧设问题情境,把情境创设策略、多向互动策略与问题解决策略结合起来运用,综合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整体效应,促成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心理的生成,使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
二、怎么样把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使新的学习方式真的走进课堂。
1、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对每位学生来说,全动是全程的全动,教师要善于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评析,完成板书,总结概括\的学习全过程。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主动参、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要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对学习成功的赞许,对学习困难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失败着的友善,使他们在合动中竞争,在合动中发展。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3、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
三、转变学习方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2、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要实现小组合作学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习,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该进行小组合作。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有时同桌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比较快捷适用的合作学习方式。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目标,学生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形式上是合作,但在思想上多半还处于“单打一”的状态,自己说自己的,自己学自己的,小组汇报时还是仅仅说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没有落实好。小组汇报时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叙述时语言要逐步做到有一定的条理,听的同学要做到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尊重别人。小组成员应定期更换,常在一起合作思想已互相同化了,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有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根据课堂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操作上还应该注意小组长的确立和交流的时机等问题。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推荐: